论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对曼斯菲尔德的地方依附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后期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主要讲述了小说中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从小远离自己位于朴茨茅斯的家,寄养在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故事。国内学者多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研究,但很少有人探究小说中范妮对地方的依附。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笔者发现,范妮对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个地方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化呈现出一种“陌生—归属—忠实”的递进趋势,本文认为她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情感变化就是一种地方依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联系)的过程,即对曼斯菲尔德的“无地方—地方适应—地方认同”。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包括简·奥斯丁及《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相关介绍、文献综述、论文观点、地方依附理论介绍、关键词界定以及论文框架。正文部分由三大章组成:第一章主要分析范妮由于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陌生感而产生的无地方感。第一节分析了造成范妮地方感缺失的原因,即由于家庭贫困而造成的被动的寄养与漫长的旅行;第二节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范妮对曼斯菲尔德的陌生感,分别表现为她的局外感、孤独感、思乡感。范妮离开家乡朴茨茅斯,经历了漫长旅途,被迫寄养到曼斯菲尔德庄园,充满了对新地方的陌生感。处于离开以前熟悉的地方与感知不到新地方这两种状态之间,她的无地方感由此而生。第二章讨论范妮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地方适应,以及不断增加的归属感。本章分别从范妮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方面来分析范妮对该地方的适应。第一节分析了范妮情感依附的寻求,主要体现在表兄埃德蒙给予的友情、伯伦特夫妇给予的亲情以及通过骑小灰马而给予她健康寄托上;第二节分析了范妮外在行为的变化,主要探究了范妮日常行为以及社交的改变;第三节主要探讨范妮认知结构的提升,表现为范妮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她的女权意识的萌芽。从范妮在情感、行为与认知方面对曼斯菲尔德的地方适应来看,她对曼斯菲尔德已经逐渐产生了归属感。第三章探究范妮彻底认同曼斯菲尔德庄园,产生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地方忠实感。第一节通过分析范妮对三个地方的理性认知,揭示了范妮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认同。第二节论述范妮回归曼斯菲尔德庄园,以及她的地方身份的形成,探析了地方中的群体对她的认同。至此,个人与地方群体彼此认同,这是地方依附的最高体现,即地方群体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统一。通过三章的论证,本文得出结论,作家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通过描写范妮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她本人对于英国摄政时期城乡地方价值观的思考,暗示了她对乡村幽雅静谧生活的地方价值观的认同。该论文的学术意义在于,本论文主要探究范妮对曼斯菲尔德的情感过程即地方依附,这为《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处于不断地移动过程中,因而会常常处于无地方感的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小说中范妮的地方依附过程的探究,启迪人们理性地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适应并认同该地方,形成对该地方的归属感与忠实感,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他文献
<正>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财经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水利资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水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
<正>2013年7月,在原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市计生协及海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淀区首家心灵家园基地在学院路二里庄社区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同年11月,温泉镇杨家庄居
ERP沙盘模拟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的实践平台,在高校中广泛推广。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以上海杉达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评价ERP
用复杂网络模型构造了顾客-企业知识协同网络,根据主体采取的不同策略研究动态网络上的主体行为,且模型引入了演化博弈思想,即将主体策略行为与网络结构相结合。研究表明:(1)
为了研究中国区域间跨阶段的创业性别差异,论文使用了随机系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那些超越特定创业阶段的个体与那些恰恰处于该阶段的个体进行动态比较。通过使用区域环
<正>实施居住证制度是为了创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制。从2008年开始,居住证已经被我们谈论很多年了。2009年,北京开始研究居住证实施的一些制度,但经过几年也没有真正推
总结评述了煤岩学的观点和方法伸展到煤化工领域后,对煤加工利用的各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变化。分析了煤岩学对煤化工进一步起作用的障碍和原因,从而提出了对今后煤岩学研究
目的: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资料收集时间: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140例体检者,根据体检顺序将140例受检者平均分
<正>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咨询、因其具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的特点,从而成为一体化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正如任何事
<正>一、日本终身教育推展概述(一)日本有关终身教育政策的演进1981年,文部省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有关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较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