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关系探讨及干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编制《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父母报告版)并结合使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探讨不同人口变量幼儿的分离性焦虑现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并对筛选出的存在明显分离性焦虑的幼儿进行游戏干预,通过干预研究探讨游戏治疗对缓解幼儿分离性焦虑症状的疗效。本研究在综合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分为四个维度:生理反应、负性认知、异常行为、消极情感,共25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克隆巴赫a系数介于0.674-0.890之间;拟合优度z2/df=2.93;RMSEA=0.077,RFI等值均大于0.90,以上指标表明该问卷信效度良好。采用《幼儿分离性焦虑问卷》并结合《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对南京市某幼儿园的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存在明显分离性焦虑情况的幼儿占据总人数的14.620%,共25人。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总水平在3岁时达到顶峰,与父母同住的幼儿分离性焦虑水平最低。(2)父亲和母亲均采取权威教养方式时,幼儿分离性焦虑的水平最低;父亲的专制教养程度越高,幼儿较易出现分离性焦虑,并且负性认知程度越高。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幼儿分离性焦虑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游戏治疗干预方案。将筛选出的目标幼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人。实验组接受游戏治疗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月后使用分离性焦虑问卷进行再测,结果发现:(1)实验组幼儿干预后问卷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幼儿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也有所下降,但只有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幼儿分离性焦虑由生理反应、负性认知、异常行为、消极情感四个因素构成,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游戏治疗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性焦虑。
其他文献
九九盛夏,观李苦禅百年诞辰纪念展,有常读常新之感。更见到些他早期艺术活动的资料,如大师之足迹,深烙在他一生的艺术里程上,虽是雪泥鸿爪,颇多令人回味之处,遂有此再读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