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同年龄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的表达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 Kyoto大鼠(WKY)主动脉平滑肌中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酶(MKP-1)的表达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1、用tail-cuff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2、用免疫沉淀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ERK活性;3、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总ERK (t-ERK)、磷酸化ERK (p-ERK)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水平;4、用RT-PCR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MKP-1 mRNA水平。结果:1、SHR的血压自8周龄起明显高于WKY(P<0.01),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至14周以后趋于稳定;2、SHR主动脉平滑肌中的p-ERK表达和ERK活性明显高于同年龄的WKY(P<0.01),随年龄增长而递增(P<0.05),与血压呈正相关;3、各年龄组SHR与相同周龄WKY大鼠t-ERK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SHR主动脉平滑肌中MKP-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同龄WKY,在5周龄时明显高于WKY,之后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P<0.05),与血压和ERK呈负相关,而WKY下降不明显。结论:MKP-1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逐渐下降可能是导致ERK激活增加,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苯那普利、氯沙坦、卡维地洛和肼屈嗪对高血压大鼠血管ERK途径的影响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氯沙坦、卡维地洛和肼屈嗪对SHR胸主动脉平滑肌中ERK途径的影响。方法:1、选择同周龄WKY大鼠作正常对照,将35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10 mg·kg-1·d-1)、氯沙坦组(10mg·kg-1·d-1)、卡维地洛组(30mg·kg-1·d-1)和肼屈嗪组(10mg·kg-1·d-1),喂养10周。2、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ERK活性、t-ERK、p-ERK以及MKP-1蛋白水平测定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喂养10周后,苯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卡维地洛组和肼屈嗪组血压相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n=7,P<0.01)。2、6组大鼠t-ERK水平无显著性差异(n=7,P>0.05);3、苯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卡维地洛组和WKY组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ERK活性、p-ERK、MKP-1和p-ERK/t-ERK比值水平无差异(n=7,P>0.05),显著低于肼屈嗪组和模型组(n=7,P<0.05)。4、肼屈嗪组和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ERK活性、p-ERK、MKP-1和p-ERK/t-ERK比值水平无差异(n=7,P>0.05)。结论:SHR胸主动脉ERK活性程度和MKP-1水平增加;苯那普利、氯沙坦和卡维地洛可降低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中ERK活性程度和MKP-1水平,肼屈嗪却不能,提示苯那普利、氯沙坦和卡维地洛主要不是通过降压作用影响ERK途径。第三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对SH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ERK信号的影响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SHR和WK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ERK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SHR和WKY大鼠的VSMCs,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10-5 mmol/L的缬沙坦或1×10-5 mmol/L的PD98059或不加药物,再给予1×10-7 mmol/L的AngⅡ刺激24 h后收集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VSMCs作对照。2、SHR和WKY大鼠的VSMCs各分4组:1)对照组;2)AngⅡ刺激组;3)AngⅡ+缬沙坦组;4)AngⅡ+PD98059组。3、VSMCs中ERK活性、t-ERK p-ERK以及MKP-1蛋白水平和MKP-1mRNA的含量测定方法同第一部分。4、用RT-PCR法测定VSMCs中MKP-1 mRNA水平。结果:1、SHR和WKY大鼠AngⅡ刺激组VSMCs中ERK活性、p-ERK MKP-1及MKP-1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HR和WKY大鼠AngⅡ+缬沙坦组和AngⅡ+PD98059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SHR大鼠VSMCs中ERK活性、p-ERK、MKP-1及MKP-1 mRNA均显著高于相同干预的WKY大鼠(P<0.01)。3、SHR和WKY大鼠之间以及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缬沙坦组和AngⅡ+PD98059组间VSMCs中t-ERK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ngⅡ可能主要通过其1型(AT1)受体激活SHR和WKY大鼠VSMCs中ERK途径,增加ERK活性和p-ERK蛋白水平,继而引起MKP-1及MKP-1 mRNA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