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甘草颗粒是由芍药、甘草两味中药组成的药对,是后世医家推崇的经典方剂。本研究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对芍药甘草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确保制剂的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浸膏得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因煎煮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无效成分,通过对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法等三种除杂工艺的效果比较,确定了醇沉法为制剂的纯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沉的最佳条件为: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的清膏状态,缓慢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75%,室温下静置24小时,滤过。通过3批中试实验证实芍药甘草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在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辅料种类、辅料比例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粒辅料为糊精与乳糖(1:1)的混合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优选了颗粒成型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为:将浸膏粉与两倍量的混合辅料(糊精与乳糖1:1)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在60℃的干燥箱内烘干,取出,14目筛整粒后包装即得。按照制剂工艺制备芍药甘草颗粒,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值,并通过三批中试研究,证实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条件合理,可进行大量生产。在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对芍药甘草颗粒中的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定性鉴别方法可行,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我们考察了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要求。针对主治药白芍,我们建立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芍药甘草颗粒的质量控制。芍药甘草颗粒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在考核期内,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考核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本品在模拟市售包装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到数字传播的进化过程,也是人类学习的媒介形态与技术手段演进的过程。社交媒体时代,人类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也不断推进了新的媒介生态下人类学习的革命。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国正式上线。作为新型传播平台的“学习强国”采用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手段,形成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该平台承载着知识生产与传播的
综合分析了丰田生产模式,解释了精益生产方式的概念,阐述了当前各行业精益化生产的推行情况及成果,结合设备维修行业的特点,讨论如何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提出采矿设备维修行业推行
目的 :探讨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切口的大小将
根据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42102综采工作面具体条件,从煤层地质构造、矿山压力、工作面支护等方面分析了诱发片帮、冒顶的因素,通过现场采取一系列针对措施,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