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引进并汉化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POAM-P)。2.验证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POAM-P)的信度和效度,为测定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活动模式提供高信效度评估工具。3.探讨不同活动模式如何影响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躯体、心理功能状态,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慢性疼痛管理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严格按照Brislin翻译原则,对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于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脊柱外科住院部和天津医院的脊柱外科门诊及疼痛科门诊选取疼痛时间≥3个月的疼痛患者进行资料收集。所采用问卷包括:社会学人口资料表、疼痛相关资料表(包括疼痛时间、疼痛程度、疼痛点数量、疼痛部位)、恐动症Tampa评分、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验证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的心理学特性,信度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效度使用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进行检验。2.于2018年1月201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住院部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门诊选取疼痛时间≥3个月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资料收集。所采用问卷包括:社会学人口资料表、疼痛相关资料表(包括疼痛时间、疼痛程度)、恐动症Tampa评分、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慢性疼痛患者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的因素,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学人口资料、疼痛相关资料及其他因素为自变量,以躯体功能得分及心理功能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疼痛相关活动模式如何影响患者功能状态。结果:1.量表汉化阶段按照Brislin翻译原则,确定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包括30个条目。项目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能够鉴别高分组和低分组(P<0.001)。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3.32%,以患者疼痛程度和灾难化思想得分作为校标关联效度指标,疼痛程度与回避活动模式、过度活动模式、调适活动模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22,-0.28(P<0.001)。灾难化思想得分与回避活动模式、过度活动模式、调适活动模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26,-0.58(P<0.001)。回避活动模式、过度活动模式和调适活动模式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6(P<0.001),0.61(P<0.01),0.72(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回避活动模式、过度活动模式和调适活动模式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95、0.79、0.86。2.量表应用阶段共收集有效问卷199份。199例调查对象中,女性较多,占55.80%。年龄范围为2381岁,中位数为61.00岁,四分位数P25和P75分别为48.00岁和74.00岁,<65岁的共80例患者,占40.20%,≥65岁的共119例患者,占59.80%。一些患者存在合并诊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最多,有145例,占72.86%,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有63例,占31.66%,诊断为“腰椎管滑脱症”的患者有12例,占6.03%。三个活动模式中,回避活动模式的得分范围在3.0040.00分之间,中位数为16.00,四分位数P25和P75分别为10.00和29.00。过度活动模式的得分范围在3.0040.00分之间,中位数为13.00,四分位数P25和P75分别为8.00和27.00。调适活动模式的得分范围在4.0036.00分之间,中位数为19.00,四分位数P25和P75分别为12.00和29.00。以回避活动模式为主导的患者有65例;以过度活动模式为主导的患者有78例;以调试活动模式为主导的患者有55例;另有1例患者过度活动模式得分与调适活动模式得分一样,不能判断患者的活动模式以何种活动模式为主导。3.不同活动模式如何影响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状态以躯体功能得分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躯体功能与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疼痛时间、疼痛程度、恐动程度、疼痛灾难化程度、疼痛接受程度、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水平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所有自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57.00%。社会学人口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水平是其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11.00%。疼痛相关资料中,疼痛时间是其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13.00%。其他变量中,疼痛灾难化程度是其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5.00%。三种不同疼痛相关活动模均为患者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8.00%。以心理功能得分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心理功能与年龄、付费形式、疼痛时间、疼痛接受程度、自我效能感、回避活动模式得分、过度活动模式得分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所有自变量可解释总变异的39.00%。社会学人口资料中,患者年龄是其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00%。疼痛相关资料中,疼痛程度是患者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13.00%。其他变量中,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程度是患者心理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12.00%。三种不同疼痛相关活动模式中回避活动模式和调适活动模式为患者躯体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10.00%。结论:1.中文版疼痛相关活动模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我国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使用,可为评估我国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疼痛相关活动模式提供研究工具。2.本研究中,以过度活动模式为主导活动模式的患者人数最多;以回避活动模式为主导活动模式的患者人数次之;以调试活动模式为主导的患者人数最少。3.为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医务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指导疼痛患者避免采用回避活动模式和过度活动模式,同时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疼痛程度严重和疼痛灾难化程度严重疼痛患者的躯体功能。为改善患者心理功能,医务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指导疼痛患者采用调适活动模式,避免采用回避活动模式,同时应关注年龄较大、疼痛时间较长、自我效能感低下和社会支持程度低疼痛患者的心理功能,此外,建议今后开展更多的研究以明确过度活动模式如何影响疼痛患者的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