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对象选自台湾著名作家三毛(Echo)的散文故事集《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篇,分别是《沙漠中的饭店》(1974)、《结婚记》(1976)和《荒山之夜》(1976)。三毛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沙漠异域风情、浪漫的跨国婚恋故事,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三毛独立自主的个性,审美取向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具有较高的文学翻译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旨在增强自身文学作品英译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同时为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实践研究提供案例分析和参考。报告首先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目的,即中译外交际目的和译者的基本目的。通过简单介绍三毛的个性、成长经历以及所选作品的内容,明确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相关背景知识;通过对所选散文的文本和语言的研究分析,明确了翻译对象的叙事表达风格及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力求得到忠实原文内容、表达流畅通顺、符合源语文本风格、最终让读者认可和喜爱的译文。报告的重点是案例分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分析了翻译中如何运用严复的理论来解决翻译中的难点,即措辞、流水句、长句和口语体风格的翻译。在“信”“达”的指导思想下,主要采取了直译和意译、增译和省译、归化和异化、拆分和重组等翻译方法;在“雅”的指导原则下,笔者着重探究了口语体及叹词等的翻译策略,用地道的措辞再现三毛的语言和文体风格。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三毛的散文故事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自身文学作品英译理论联系实践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