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采用夹夜(昼)法捕鼠并采集鼠体体表寄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对鼠体进行六种病原体监测。掌握鼠体携带病原体情况,研究鼠群和蚤的关系、鼠群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评估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为口岸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在乌拉斯台口岸的生活区、联检大厅周围、存储场地、野外、边境区五种生境进行媒介生物监测,对鼠体进行病原学检测,包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鼠疫耶尔森菌、伯氏疏螺旋体、汉坦病毒,共计6种。鉴别鼠体及体表寄生物的情况。统计分析用EXCEL2017软件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1)2016年—2018年乌拉斯台口岸共捕获2目5科7属7种鼠,优势种是赤颊黄鼠,占31.15%;其次是黄兔尾鼠,占26.92%;小家鼠,占22.69%。2)2016年共布放有效夹520夹次,平均鼠密度16.73%;2017年共布放有效夹1593夹次,平均鼠密度6.02%;2018年共布放有效夹1336夹次,平均鼠密度5.76%。所捕获鼠体,雌雄构成比为1:0.37。3)2016年,鼠体染蚤率12.64%,蚤指数1.82;染螨率2.30%,螨指数1.50;2017年,鼠体染蚤率51.04%,蚤指数3.94;染螨率17.70%,螨指数3.11;2018年,鼠体染蚤率49.35%,蚤指数5.13;染螨率11.69%,螨指数5.55。鼹形田鼠的蚤指数和染蚤率最高,分别是8.67、100.00%;灰仓鼠的染螨率最高,为18.00%,螨指数最高的则为赤颊黄鼠,5.54。4)2016年,未检测到阳性鼠体;2017年,检出1例无形体阳性(阳性率1.04%)、49例巴尔通体阳性(阳性率51.04%);2018年,检出3例巴尔通体阳性(阳性率3.90%)。5)乌拉斯台口岸地区巴尔通体感染的鼠体与其所携带的蚤情况无显著关联。6)赤颊黄鼠蚤体群落在口岸地区鼠类蚤群落中起到了串联的作用。7)利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分析乌拉斯台口岸的风险,疾病通过媒体传播的概率为―可能‖;载体传播疾病的危害程度被归类为―较小‖;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分类表判定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结论:乌拉斯台口岸的媒介生物监测尚未达到国家要求。鼠种的分布受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口岸周边媒介生物的种类不多,但是密度高,体表寄生物的种类多。野外鼠感染巴尔通体的比例较其它生境的高。不年口岸有传入媒介传染病的风险。需要及时掌握病原体的发展情况,为后期发现、控制和消除口岸可能发生的鼠媒传染病疫情威胁提供指导。采取措施降低乌拉斯台口岸媒介生物密度、防止口岸虫媒病发生,守卫国门生物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