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理想的悲歌——论格非江南三部曲的主题意蕴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心理的关注历来是格非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以“江南三部曲”为例:2004年的《人面桃花》记录了民国初年陆秀米等对社会理想的探索,2009年的《山河入梦》写的是五六十年代谭功达等人的梦想和实践,2011年的《春尽江南》则探讨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前两部小说中主人公“乌托邦理想”的执著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而第三部中“乌托邦理想”消隐,人的精神也宣告离场。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延续了其一贯回避历史重大题材的风格,从个人经验出发以个人角度重新看待百年中国的历史,追问百年中国人类理想及其幻灭的精神问题,体现出他对于时间、历史存在的思考,同时表达了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探索理想在百年中国历史中对于几代人人生的影响与意义,探讨理想失落的原因及乌托邦思想在当下现实中的意义。  本文拟从理想角度出发,把三部曲统筹于“理想”主题之下,按照小说叙述的时间段落,对20世纪中国几代人的精神存在加以透视,分析乌托邦执念、革命功业冲动与爱情梦幻、在物欲中挣扎的信仰,如何在社会实践与个体行为中生成各自的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图景。论文的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人面桃花》:清末民初创造历史的乌托邦激情的落幕,论述传统文人及现代知识分子对乌托邦理想的追寻;第二章《山河入梦》:20世纪中叶共产主义憧憬的失落,探讨建设现代国家的事业理想与爱情理想的交织;第三章:《春尽江南》:当下现实困境中精神的缺席,主要论及当下社会中精神的离场以及格非对乌托邦理想对精神存在的追问与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业界最热的话题之一。电信运营商在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亟需引入新的创收来源。运营上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业务体系当中,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本文从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的角度,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整合现有的技术,为运营商构建可持续运营又具有业务成长性的智慧大脑。  关键词:人工智能;脑科学;运营商  1 人工智能简介  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关
摘 要:得益于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支持,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网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都有非常严重的依赖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近几年来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研究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的原理,并且也会分析几种常见的交换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1 通信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