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书院研究三题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作为一种集教学、藏书、学术研究等多种活动于一身的机构,在中国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主要探究关于清代山东书院发展的相关问题,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为中心,通过翻检清代科举生员履历档案,并参考清代山东地方志、清人诗文集等资料,系统考述了清代山东70所书院203位山长的字号、籍贯、科份、仕履、著述等情况。通过考察清代山东书院山长的出身可知,203位山长中,进士或举人出身有170人,比例为83.7%。其中有进士96人,占47.3%;举人74人,占36.4%。山东本地的士人有134人,所占比例达到66%;外地山长掌教山东书院者多来自江浙二省,其中浙江18人(8.9%),江苏17人(8.4%)。第二部分通过对济南泺源书院山长沈可培讲学事迹及其答问实录——《泺源问答》的讨论,探究沈可培个人之学术取向,管窥清代山东书院讲学之情状。通过对《泺源问答》的考察可见,出于书院教学的需要,沈可培讲学仍是以科举为导向,以程朱为旨归。然其《泺源问答》亦重经世学问,多论漕运、水道、盐利等,并推崇诸子之学。综合考量,沈可培虽受到其时极盛的乾嘉学风的影响,但对待《泺源问答》,不应在学术的角度过分推求,而更应从教育史的角度考量,更多地将其视为清代中期一份书院讲学的实录。第三部分以清代山东地方志中所收书院记为中心,重点对书院记这一特定文体的文体构造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可见,清代山东书院记作者通常是地方官或乡贤,其行文都存在着类似的模式:作者首先标举先王之教,将书院之创建视为承接三代遗泽的盛事,其重大意义得以凸显;然后作者将笔触落在一地的传统上来,对山左自然与历史两方面充分地演绎和表彰,乡土之造与先贤之泽,地利与人和皆备,可谓“萃海岱之灵秀,沐邹鲁之遗风”,在这种语境之下,创建书院、造化人才便成为后人责无旁贷的事业;再者描写当下之现实,士子科考辛苦,创修书院艰辛,故希望诸生能够一心向学,后人能够踵事增华;最后作者表达其人文蔚起的愿望。在不同时代的文人层累地叙述过程之中,书院记——这种特殊的文体,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叙述模式,并不断被强化。据笔者统计,在《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中所收的115篇清代山东书院记中,论及地方文化传统者多达55篇,其比例近50%。在此类书院记中,作者或追述齐鲁自孔孟以至清季的学术大传统;或着眼一州一县的小传统,表彰造化一地人文之先贤。如鲁西书院多标举孔孟、董仲舒、石介等人,而胶东书院则多推扬费直、庸谭、郑玄等人。
其他文献
青海省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下属的省级特色专科,是我省最早开展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公立机构,也是我省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青海省心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航标,科学合理、体现课程价值的语文教学目标对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择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西地平线上》《动物游戏之谜》《
在信息化社会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今天,我们的教育面临全新的体验,网络时代的来临已经在改变我们原来教育的固有模式,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里都体现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
<正>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欧盟等地区性组织以及德国、英国、俄罗斯、东中欧转型国家、澳大利亚、韩国等主要国家三方性协商机制建立的情况和有关经验,并提出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的安全运行是确保长江航运畅通的关键所在,经多年研究,在解决了一系列的水力学关键技术问题(如高水头阀门空化、阀门及启闭系统优化、阀门段廊道动水荷载特
样品经偏硼酸锂一次熔矿分解,在硝酸介质中超声提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高岭土的SiO2、Al2O3、TFe2O3、TiO2、CaO、MgO、K2O、Na2O、P2O5、MnO十种元
作为沿海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以SWOT分析法,对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分析和机会(Opport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