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期是中国会社发展的高峰。在这一时期成立的道德学社、道院等已被学术界进行了诸如思想、性质、组织、流派、社会功能等方方面面的研究。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同时期创立的万国道德会关注还很不够,仅有的论著观点多失之偏颇。即使在当今万国道德会依然活动的台湾,学者也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偏重研究该会的性理学说,尚没有专著从整体上对道德会的起源、组织机构及变迁、理论学说、会员构成、会务活动等作全面考察。故本文对万国道德会80余年的发展演变、存在原因以及社会影响的考察,有利于还原万国道德会真实的历史面目,为人们认清该时期民间社团的本质提供个案例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万国道德会成立部分,分析万国道德会成立的时代背景和过程。第二章,万国道德会的组织,介绍道德会的宗旨、组织系统结构、组织沿革变迁。第三章是整篇文章的重点,详细论述围绕提倡道德息战救世,道德会开展的会务有:社会教育、慈善救济、游行讲演、著书出刊等,道德会主要依靠这些活动赢得世人的认同。第四章剖析万国道德会的理论学说,道德论是万国道德会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江希张融汇佛、释、基、回四教教义于孔教根本道德而息战救世的道德理论与王凤仪通过躬行实践发明的性理学说及伦理家道相融合之后的结晶。在接下来的第五章考察道德会的会员,道德会会员成份复杂,政、工、商、农、士各界均有,而对于一贯被严重忽视的妇女群体也一视同仁并鼓励支持妇女自立。女会员为万国道德会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由于万国道德会仍活动于台湾,故第六章介绍道德会在海内外的活动现状并简单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大体上看,万国道德会的发展经历了创立时期(1921—1927)、扩展时期(1928—1932)、鼎盛时期(1933—1945)、衰落时期(1946—1949)、重建时期(1949—至今)五个阶段,可以说,万国道德会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变迁相始终。研究结果发现,万国道德会不同于道德学社、道院等新兴宗教团体,它不仅没有民间宗教的传统而且会务活动也以社会教育、慈善救济等公益活动为主体,所以将其定位为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社会团体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在日本侵华时期,万国道德会却和同善社等会社一样与日伪势力同流合污,充当侵略者的帮凶。这是万国道德会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污点。所以,万国道德会功过皆有,我们既不能忽略万国道德会前期在社会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慈善救济、移垦开边等领域内的贡献,更不能对它抗战时的反动视而不见。总之,本文对万国道德会全面的介绍有助于世人客观认识并评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