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紧缺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多样发展,全面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基础,聚焦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L省四所转型试点院校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与评价制度现状;同时,对德国、美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典型经验和主要措施进行研究;深度剖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发现,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未能突出社会需求、学生就业需求导向;实践课程与实践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短板;企业参与、基于第三方社会评价的教育评估制度远未形成。为此,需要从高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强化改革措施:高校层面,应强化社会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全面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观念、着力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继续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完善内部教学管理制度。企业层面,深度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的责任担当、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评估评价。政府层面,建立健全监管评价机制、制定完善办学绩效奖励政策、加强推广典型院校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