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或EMs),指的是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了具有浸润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于粘附处形成结节或包块,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疑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侵袭性,易广泛种植,常导致疼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等,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加之其难根治、易复发,故对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东方医院妇科专家林彤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以痛经为主诉的内异症患者多有热象,现代中医对内异症引起的痛经常按寒、瘀立法辨证,治以温经活血之法,而对于有热像的内异症患者,使用温经活血法会使热象更甚,反而使病情加重。此外,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肝体阴而用阳,劳逸过度、气郁、经、带、胎、产、乳无不耗伤阴血,致肝失血养,或气郁日久化热。故林彤教授提出以养血柔肝、清热疏肝之药为主药,佐以化瘀通络之药以治疗内异症所致痛经。其选用傅青主女科的宣郁痛经汤为基础,加减化裁后用于内异症的治疗,经临床验证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经程度、改善痛经相关症状。此外,根据其临床经验,即使患者辨证热象不明显,治疗时适当佐以养血柔肝、清热疏肝之药,也常能达到较不错的疗效。研究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客观评价宣郁通经汤加减对以痛经为主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该疗法提供依据,进而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研究方法:本课题纳入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宣郁通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的临床研究》中的70例病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服用宣郁通经汤加减,对照组服用安慰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每个周期服药7-10天,于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分早晚2次冲服,经期停服。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检查患者的CA-125水平、妇科B超和相关安全性指标。收集完所用数据后,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因9例患者符合脱落剔除标准,最终完成课题研究的合格受试者共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痛经症状评分、痛经程度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CA-125水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最大径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3个月的治疗——痛经疗效: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其中治愈率22.58%,显效率9.68%;对照组无治愈、显效病例,有效病例1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3.33%。痛经程度VAS评分: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5%,其中治愈率29.03%,显效率12.90%;对照组无治愈及显效病例,有效1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3.33%。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7%,其中治愈率3.23%,显效率25.81%;对照组无治愈及显效病例,有1例有效病例,29例无效病例,总有效率3.33%。血清CA-125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B超:治疗组有22例患者有巧囊,治疗前后的巧囊最大径线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21例患者有巧囊,疗后的巧囊最大径线较疗前长(P<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结论:宣郁痛经汤加减对以痛经为主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痛经情况,可改善其中医证候评分,可降低其血清CA-125水平,还有控制其巧囊的增长。此治法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且疗效较稳定,故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