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民族主义浪潮中的分离运动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主义是影响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民族主义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四次世界范围的浪潮,其中第四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族分离运动。
  所谓民族分离,指的是多民族国家内的非主体民族将现存的国家管辖权排除在己方民族成员所居住的区域范围之外的社会政治活动。前苏联和东欧地区是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中分裂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并且在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内部,又产生了进一步的分离要求。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民族分离运动,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使原有的分离运动激化、新的分离运动产生,民族分离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和最为主要的民族问题。
  根据分离目标的不同,可将民族分离划分为独立型、回归型、聚合型三种形态。独立型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并建立自己单独的主权国家,如魁北克分离问题;回归型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与其民族母体国家合并,如北爱尔兰分离问题;聚合型指的是散居于多个国家内部的非主体民族谋求从所属国家中分离并通过聚合的方式建立自己民族的主权国家,如库尔德人问题。
  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其理论原因在于极端民族主义者利用民族自决的原则,主张一族一国;历史原因在于殖民主义留下的历史后遗症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它民族恩怨;现实原因包括两极格局的终结使被压抑的民族问题集中暴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某些国家政策的失误等方面。
  此次民族主义浪潮中的民族分离运动具有宗教色彩浓厚、暴力倾向严重和外力干涉频繁等特征,由这些特征就可以看出民族分离无助于解决民族问题,是一种最具破坏力的民族主义:从国家内部来看,它严重阻碍了有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国际范围来看,它损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导致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
  在中国,也存在疆独、藏独等民族分离问题,这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由于疆独、藏独等民族势力的活动基地主要在海外,并且其受到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打击疆独、藏独等民族势力就必须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进行:从国际范围来看,既要防止外力干涉,维护主权独立,又要加强国际协作,打击分裂势力;从国内范围来看,既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促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还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提倡“中华民族”意识。
其他文献
20世纪,伴随着电子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电子时代”。在电子时代,直观的图像成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图像是随着摄影术的发明而出现的,活动图像开始于电影。电视图像是从电影图像逐步走向独立,并随着媒介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概念,它包括:电子技术时期的影像;数字技术阶段的拟像;电视与网络技术结合后的视像。本文立足中国电视系统,研究电视图像的流变。并将图像与中国电视节目和传播学结合起来,应用个案分析法、
学位
美国是全世界新闻传播教育开始最早的国家。我国新闻教育产生发展过程均受过美国的影响,甚至今天某种程度上仍在受其影响。新闻教育涉及到很多因素。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角度,通过研究中美新闻教育产生、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规律和相互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新闻教育、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新闻事业的指导作用为目的,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交代
学位
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报业格局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相比消息、通讯等体裁,有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社论却发展缓慢,对社论的关注并没有受到重视,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社论数量就可以看出,目前除《南方都市报》以每天一篇的数量刊登社论外,其他的报纸很少刊登社论。随着网络媒体的竞相出现,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传统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从新闻纸向观点纸回归,除了提供新闻外,需要提供更多有价值
学位
皮埃尔·博纳尔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二十岁时考入了巴黎的朱利昂美术学院,专修绘画,以八十岁的高寿而离去。博纳尔是纳比画派的一员,也是该流派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继承了传统,强调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开辟了绘画的新路线,他的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最终以独特的艺术面貌展现给世人,进入了世界艺术大师的行列,他被人称为“色彩魔术师”。博纳尔之所以在美术史上取得
本文以女性概念中的女性角色,意识与经验为基础,以后现代主义为分界线分析了女性在艺术领域中的参与过程与地位变化,梳理了女性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以女性艺术家的共性特征与如何将女性经验及情感表达转化成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按照女性艺术前,女性艺术时期和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艺术诠释了艺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的角色痕迹,以及她们对于人类艺术所做的探索,理论地阐述了女性生命体验与女性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
中晚明时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以及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社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革,文人和匠人的生活境况和处世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面对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下降的窘境,文人为了凸显阶层优势,利用自身的文化话语权主导了家具的审美鉴赏风尚,又为了彻底的和其他人群区隔开来,主动投入到家具设计活动之中。而朝廷对于匠人的人身束缚在这一时期逐渐放松,匠人的工艺热情被释放出来,也有意参与设计。于是这两种人群打
学位
“院体画”最初是指画院画家应皇帝要求所作的绘画作品,画院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当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风格样式,之后泛指一般画家效仿画院风格的绘画作品。院体画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审美形态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一部分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经过了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在宋代,院体画不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  关于院体画,之所以选择画家身份的角度,是因为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北
学位
倘以中国早期自主拍摄的剧情影片——1913年上映的《难夫难妻》为时间起点,向前或向后研究,都有许多历史学、电影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在IMDb数据库里,这部电影是目前可查的最早由中国人自主拍摄的剧情短片,被标注为由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Asia Film & Theatre Company)出品。  以此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前追溯,《难夫难妻》上映之前的时期,将是内外部因素一齐作用,并
学位
“美术片”研究基于相关学理范畴和实践应用要求,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步骤,从“美术片”的释义界定和特征综述开始,通过发展规律,结合正反辩证研究,最终探索结论并付诸应用实践。论文五个部分包括——“美术片”的释义和特征(关系界定和特点分析);“美术片”的发展(史学分析);“美术片”的优势(优点分析);“美术片”的局限(缺点分析);“美术片”的复兴(应用实践)。论文阐释“美术片”作为
学位
战略轰炸理论是二十世纪初创立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理论,它深刻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影响了各国军队的建设发展,受到空军指挥官们的热切追捧。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是战略轰炸思想的创始人,他以超强的预见性和创新精神首倡了战略轰炸理论。在随后的发展中,英国皇家空军之父休·特伦乍得子爵和美国航空战略家威廉·米切尔更是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战略轰炸理论,使之从设想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理论得到了切实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