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它带来物质上极大的丰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领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另外,新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发生了新的调整。这样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双重挑战,即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国内发展伴随而生的系列问题带来的挑战。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意识形态斗争延伸到网络虚拟的第三维空间,使意识形态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展开,从空间上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方面的弱化,大大削弱了中国意识形态生长与发展的稳定性。而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就是稳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维护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中国实践的权威性、主导性、系统性,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功能性作用,形成开放、抵御于一体的思想安全系统屏障,固牢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基础,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提供保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列出了本文选题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点介绍了有关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几个相关名词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借鉴,分别列举了马恩列意识形态理论;毛泽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西方几种典型意识形态思想,为下文展开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分析,按空间顺序将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从外部与内部环境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紧接着从第三个维度网络化(互联网、自媒体)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对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的基础之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于如何巩固和优化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对策,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第五部分是结语,概括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