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利用兰州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7.9—120keV/amuC<1+>、30一323keV/amu C<2+>、 71.7—438keV/amu C<3+>、287—480 keV/amu C<4+>、15.9—80.4keV/amu O<1+>、30—254 keV/amu 0<2+>及63.5—321.6 keV/amu O<3+>与惰性气体原子He、Ne、Ar的碰撞,对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反冲离子—散射离子飞行时间符合技术、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及多参数获取系统得到散射离子与反冲离子电荷态的二维符合谱,分析处理符合谱获得不同入射离子的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的能量分布曲线。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对入射离子的能量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在某一能量处存在极大值。极大值点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增大向高能方向移动。对于He、Ne、Ar原子,截面比随能量的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截面比的数值随靶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在独立粒子框架下对碰撞过程进行了解释,并与改进的过垒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