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同时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高校迎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办学和科研等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软实力。高校规模不断壮大,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资金规模也不断增长。如何运用一个年度内有限资金来完成高校战略目标,不仅仅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公众等的关注点。高校预算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预算管理可以为高校战略目标提供一个方向和规划,有条不紊地实现其战略目标。然而,预算管理取得的效果如何,绩效评价可以给出一个客观的答案。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编制预算的阶段,还应关注预算执行和执行后的结果。本文基于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列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在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关键绩效指标理论以及激励理论基础下,根据对S高校实际情况的了解,从中发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领导层面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很少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简单粗放等问题。据此,从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出发,结合S高校的特点,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征求S高校从事预算管理的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建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相应的指标进行赋权,并将新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应用于S高校,对其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绩效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S高校预算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最后,以上述获得的信息为依据给出了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水平的建议。通过对预算管理各个阶段进行指标选取并进行评价,可以全面反映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使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所设指标赋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旨在提高绩效意识和预算管理水平,为完善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