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经文字》是唐人张参撰写的一部正字学专著。它以群经文字为考察范围;以群经文字中“字带惑体,音非一读”的字为考察对象;以《说文》、《字林》、石经及经典文献用字等可靠的有形文字资料为正字标准,从正音、正形、正义、正用等方面对经传文字进行规范,扩展了正字学的内容。《五经文字》不仅保存了丰富的中唐代文献用字资料,而且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和大型字典的编纂提供了可靠字样。重文辨析是《五经文字》的重要内容之一。张参将经过正字标准筛选的两个或三个“疑文或体”以重文字组的形式收集到一起,作为并正字组进行注解辨析。《五经文字》的重文根据性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比给出《说文》小篆用字与石经、经典相承、《字林》或《说文》古籀用字,我们称为变异重文;另一类是于重文字组下标注“二同”字样,我们称为“二同”重文。前者是同一古文字形体由于传承演变、隶定楷化的方式不同,而在楷书平面上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形体;后者大都是构形理据不同的异体,其中有的是构字部件不同的异体字,即音符或意符不同,有的则是造字方式不同形成的异体。这两类重文不仅出现的形式不同而且性质、意义迥异。《五经文字》在汉字楷书规范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前人对于它的研究不够细致全面也并不成系统。尤其对《五经文字》重文部分,更是没有见到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针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较系统地对《五经文字》重文进行考察。重点是梳理《五经文字》两类重文的性质以及在后世的传承情况,同时揭示张参的正字学思想,旨在为进一步整理《五经文字》和深化对它的研究提供信实的分析资料。本文共分四章:一,《五经文字》的价值及研究综述;二,《五经文字》内容体例考;三,《五经文字》变异重文考;四,《五经文字》“二同”重文考;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