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珊瑚状”核性白内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全球范围内,每万人中就有1-6人因此而失明。大约25%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缺陷有关。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有三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X连锁隐性遗传(XR)。在三种遗传型中,以AD型最多见,AR型较少,XR型罕见。 遗传性白内障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常以白内障浑浊所累及的位置来分类:如,核性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缝状白内障、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和全白内障等。但还有许多难以归类的白内障表型被不断发现,其浑浊可以同时累及晶状体的不同部位,如:皮刺状白内障(aculeiform cataract),其皮刺状浑浊从核向外周分布,累及了晶状体的胚胎核、胎儿核和外周皮质;中心袋样伴缝状白内障的浑浊在晶状体核处形成一六边形小袋,且浑浊还累及前后“Y”字缝;Nettleship首次报道的罕见的珊瑚状白内障(coralliform cataract)表型是以指状浑浊从核向外周分布,状似海中珊瑚为特点的,其浑浊累及了整个晶状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疾病基因被定位,到目前已发现了30多个不同的白内障疾病基因分布在人类十条染色体上的定位区域,有20多个与白内障相关的突变被确认,有10多个基因的突变被证实导致了常染色体 浙江大攀协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显性遗传性白内障的形成,这些基因包括:晶状体蛋白基因(cRYAA[71,cRYAB[81,eRYBA〔,,,eRYBB〔,。,,eRY“〔,”,CRYGD〔,,,),homeobox基因PITx3〔,,,,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the major intrinsi。protein,MIP)【,‘,,珠状丝蛋白基因(beaded filamentpr。tein,BFsPZ)〔“〕,。 onnexins基因(exso〔,‘,,ex46〔,,,)和热休克转录因子4基因(HSF4)〔,日,。 由于遗传性白内障的表型复杂多样,且遗传性白内障有着极为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即同一种基因的不同或同一突变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甚至出现在同一家系中;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源于不同的致病基因的突变。目前研究工作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与白内障形成有关的重要功能蛋白出发,通过各种杂交技术找到其染色体编码位点,作为突变研究中的重要候选基因;另一方面,对典型的大样本家系资料,进行连锁分析、全基因组扫描确定染色体定位,然后对定位区域内候选基因筛选测序发现突变位点,来明确与白内障形成相关的基因。 本研究在临床中发现一个延续四代带有罕见表型的白内障家系,其表型非常特殊:双侧晶状体核性混浊,伴后极向前方呈放射状点片状白色混浊,象大海中的珊瑚,其间还可见点状金属样反光。其表型与Nettleship首次报道的罕见的珊瑚状白内障表型部分类似。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与珊瑚状白内障形成相关的基因缺陷报道,对此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希望能明确该病的致病基因,为明确白内障的发生机制,致病途径和进一步的基因诊断提供基础。第一部分珊瑚状核性白内障家系 通过系列眼病检查和全身检查发现,在38个家系成员中调查到的所有23例患者中,晶体混浊表现除了程度上略有差别外,形态完全一致:双侧晶状体核性混浊,点片状白色混浊从核向四周放射状分布在晶体前后极之间的中轴部及其附近,其间还可见点状金属样反光,为较少见的珊瑚状核性白内障。本家系的白内障生来就有,其四代中每代都有患者,且该病未见延伸至无亲缘关系的个体,疾病的临床特点符合遗传病的诊断,为先天遗传性白内障。另外,该家系中未发现其他全身疾病,可排除各类综合症,即不是染色体病。从眼部观察和检查来看,除晶状体混浊外均未发现其他明显的异常,不存在一般先天性白内障较常见的小浙东〔大学俘士研究六毕典论文眼球、虹膜缺损、眼球震颤等症状,这说明病变局限于晶状体。第二部分家系遗传模式的判断 通过家系调查、家系图谱的绘制了解该珊瑚状核性白内障这一性状在家系中传递的情况。家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每代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多基因疾病的微效累加基因效应,可以用自由组合律和连锁互换律来分析,其遗传传递方式明显符合孟德尔分离律,故可认为此家系疾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从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此白内障在家系中代代相传且无性别分布比例上的差异,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典型特征。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证明这一遗传方式,本研究进行了数理统计学分析。首先对家系各代发病率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各代发病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课题又进行了分离分析(segregation analysis)。由于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本家系中患者性状一白内障是完全确认。故选用单病例法(Singlesmethod)。经过公式计算该家系估计分离比P值为0.52,95%可信区间为30.938%一73.86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理论分离比为0.25,不包括在此区域内,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95%可信区间包含了0.5,故认为本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三部分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 本研究选用覆盖了人类整个基因组(22条常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癌症化疗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方法:收集建库至2015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运动疗法对癌症化疗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5.3软件进
2016年,水稻恶苗病在浙江省早稻主要种植区部分田块集中重发,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为近5年之最,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从菌源、品种抗性、药剂浸种及操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恶
一、中外反洗钱执法依据比较欧美国家在反洗钱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起步早,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一)美国的反洗钱法律体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洗钱活动进行法律控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术期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选取9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做好病人术前与术中的心理护理
耳毒性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AmAn)如庆大霉素(gentamycin,GM)等的重要副作用,如果与袢利尿剂如速尿(furosemide)合用则能够增加前者的耳毒性。目前研究表明,AmAn的耳
1971年Knudson提出的二次突变假说是一个为肿瘤遗传学研究学者所普遍接受的关于肿瘤发生机理的科学预言,指导了二十几年来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目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抑癌
文章研究了在冷态条件下不同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对煤在梯度燃烧炉内流场的影响,如不同风口角度,不同风量等的影响。试验用PIV激光仪对直径300mm的梯度燃烧炉内煤粉颗粒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