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初步研究了将生物絮团作为泥鳅仔鱼开口饵料的效果,并为此进行了生物絮团的培养、营养分析和保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1)生物絮团的培养(2)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分析(3)生物絮团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研究(4)包埋-脱水法保存生物絮团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生物絮团的培养 实验选择2种氮源(氯化铵和人工配合饲料)对生物絮团进行培养实验。经12天的培养,结果表明:第1~5天,饲料组生物絮团的沉降量高于氯化铵组。第5天时,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的生物絮团量分别达到1.6ml/L和3.2ml/L;第6~10天,氯化铵组生物絮团沉降量高于饲料组。第10天时,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的生物絮团量分别达到6.5ml/L和6.1ml/L;第11~12天,饲料组生物絮团的沉降量高于氯化铵组。至实验结束,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生物絮团形成量分别达到7.2ml/L和8.8ml/L。从生物絮团的生成量来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培养生物絮团的方式效果更好。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鱼类在取食和呼吸的过程中,会摄食一部分生物絮团,且在规模化培养中,这一现象会更加明显;第二,由于病害、应激等因素造成的鱼类停止摄食,不利于生物絮团的规模化培养;第三,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培养得到的生物絮团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鱼类粪便,因而存在着传播病害的风险。 综合上述因素,本实验认为,采用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方式更加符合规模化培生产的要求。 2、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分析 实验对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探讨生物絮团的饵料价值。根据分析结果,生物絮团中粗蛋白含量为29.14~30.24%,粗脂肪含量为2.63~3.25%,粗纤维6.71~7.51%,灰分13.83~14.66%,碳水化合物33.5~36.5%.目前关于泥鳅仔鱼蛋白质和脂肪需求的研究鲜见报道,通过对比关于泥鳅幼鱼、成鱼及其他杂食性鱼类蛋白质、脂肪需求量的研究结果,推测泥鳅仔鱼开口饵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35~40%和5~10%。从生物絮团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生物絮团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相较于泥鳅仔鱼的需求量略低。尽管仔鱼可以通过代偿性的增加摄食量来满足对于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但是为保证泥鳅仔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氨基酸和脂肪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得到满足,仅以生物絮团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并不是最佳选择。为此,一方面应改进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提高生物絮团中浮游植物的占比;另一方面,可以在生物絮团中添加部分营养源,进而满足泥鳅仔鱼的营养需求。 3、生物絮团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研究 实验分别使用轮虫、生物絮团复合饵料、蛋黄、生物絮团作为泥鳅仔鱼开口饵料,观察不同开口饵料对于泥鳅仔鱼生长、存活率的影响。经21天投喂实验,轮虫组、生物絮团复合饵料组、蛋黄组、生物絮团组平均体长分别为27.3mm、26.8mm、23.1mm、20.3mm;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39%、52.21%、42.16%、34.20%。轮虫饵料效果最佳。当轮虫资源不足时,生物絮团复合饵料可以作为替代开口饵料以满足生产需要。 4、包埋-脱水法保存生物絮团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使用包埋-脱水法包埋生物絮团,测定不同活化时间、不同保存时间对生物絮团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絮团去除氨氮的能力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5天后基本保持稳定。将生物絮团载体置于4℃条件下分别保存1周、2周、4周,测定不同保存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经7天实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69.10%、39.0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