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桥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细观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桥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沥青路面不同的是桥面沥青铺装受到车辆载荷激励的同时,还伴随着桥梁的弯曲振动,致使桥面铺装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之前出现早期破坏损伤现象,给后期保养以及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桥面铺装的破坏现象是沥青材料内部细观结构相互作用后表现出的宏观力学行为,损伤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关系,因此有必要从细观角度入手对车-桥耦合作用下桥面铺装的细观力学行为做进一步研究。当前对实际车辆载荷作用下桥面铺装力学响应和破坏现象的数值计算研究,大多数都在宏观层面,而对细观层面的研究由于计算所需时间的原因,研究对象大多为沥青试件小尺度模型,两者都难以体现实际车桥耦合载荷作用下桥面铺装内部结构的细观力学行为及损伤机理。本文以沥青混合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对桥面铺装沥青材料的细观力学参数进行标定,采用离散元构建了简支桥梁细观力学模型,桥梁模型包含沥青上面层、下面层、混凝土层及钢板,并通过大型有限元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桥梁细观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车-桥耦合作用下的耦合动态轮胎力作为桥梁细观力学模型的施加载荷,计算桥面铺装的力学响应,从细观层面分析桥面铺装的受力特性,并探究不同车辆行驶速度及不同车辆载重对桥梁和桥面铺装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构建与桥梁模型结构相近的简化路面模型,研究了相同耦合动态载荷作用下,桥面铺装与沥青路面的动力学响应。将实际车辆载荷简化为静载、冲击载荷和正弦载荷,研究不同载荷形式下沥青桥面铺装与公路沥青面层的损伤行为及破坏机理。为研究桥面铺装沥青材料的弯拉损伤机理,进行了沥青混合料试件恒应变率加载和动载破坏实验,并构建沥青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局部应力变化及损伤产生和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洋葱醇提物(ACE)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是否具有降脂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研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普通组(NC)、高脂组(HF)、阳性对照组(PC)、低剂量组(AC-L)、中剂量组(AC-M)、高剂量组(AC-H),每组10只。普通组喂养基础饲料、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喂养高脂饲料(HFD)、灌胃脂肪乳剂(HFE)。两周以后,进行不同剂量ACE干预实验,药物干预两
高光谱图像分类是其处理及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环境保护、土地监测及军事侦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倍受研究者关注。受高光谱图像标记样本少及“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岩体累积损伤机制爆破地震效应的研究对隧道工程施工中预防岩体突发性破坏与隧道安全施工和长期安全稳定运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分析不同爆破次数下围岩的质点振速,并
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MG),具有高强、高硬、耐磨和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其与金属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小并且润湿性较好。因此,近年来非晶合金增强铝基复合
盾构机作为隧道开挖专业设备,造价昂贵,施工成本高。施工完毕后的盾构机往往闲置或者直接进行报废处理,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对剩余价值较高的盾构机实施再制造,那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当前我国盾构机再制造行业刚刚起步,其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与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盾构机部分关键设备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方法、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再制造方案优选方法、再制造后性能评估等内
地下结构发展的比较晚,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相关经验与数据远没有地上结构那么丰富,因此很长时间内,地下结构的抗震问题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地
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中药处方中得到广泛应用。长期的入药实践表明,其雌虫可以入药,具有镇痛、保健、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又发现地鳖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昆虫血淋巴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研究表明昆虫血淋巴中含有的抗菌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癌的作用,且对哺乳动物的毒副作用小。因此,本研究
能源匮乏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天然气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愈发受人青睐。进气系统对于天然气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参数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某型号的天然气发动机进气系统进
冗余作为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口译研究中绕不开的话题。不当译语冗余在交替传译中会使听众丧失耐心,无法准确理解信息的重点,对译员失去信任。本文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2020年4月举行的模拟会议中伊安·牛顿发表的“新冠疫情下的难民营”演讲案例,讨论英汉交替传译中由于笔记不当和表达不当两个因素导致的不当语音、语义和句法冗余现象,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应对策略。首先,笔者将会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冗余进行
填埋一直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技术选择,但填埋场的H2S恶臭问题却始终是困扰其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内因,值得持续关注。本研究在前期已发现的填埋场好氧硫酸盐还原现象的基础上,聚焦于填埋场内的气液固交互界面这一微生物代谢活跃区,针对性地探究填埋场内好氧硫酸盐还原行为及机理。首先,通过大型填埋场实地取样表征,发现不同填埋场内填埋龄不一的填埋垃圾均可为产生H2S恶臭的功能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SRB)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