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恽是元代初期北方文人群体中十分重要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饱读诗书,勤奋好学,曾师从金源大儒元好问、王磐等人,创作颇丰,文辞出众,有《秋涧集》传世。本文旨在对王恽著作中的记体散文做专门探究,重点探讨其亭台堂阁记、游记、学记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其审美特色和文章成就。首先,王恽提倡自得尚用的创作理念和温醇雅正的审美倾向,他长于记事,善于用描景的游记文排解不遇之苦、用世之志。他秉笔直录,在亭台堂阁记的议论中抒发民本思想和教化之思。他追溯古今,在劝讽来者的学记文中表达勤学之勉,强调重视庠序礼教。本文从王恽的家世背景及仕途经历、师承渊源,追溯其散文思想、面貌的形成原因。王恽曾问学于元好问、王磐、刘祁等人,受师辈影响,秉持自得有用的散文创作思想与中和温醇的审美理念,并在写作中切实践行。其亭台堂阁记糅合了记事与议论,不仅体现出王恽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与有用利民的政治理念,还反映了其强调地方府治、重视教化的思想。王恽的多篇学记,均体现了其尊崇儒家学说、宣扬孔孟之道的思想根基,与其鼓励兴学、重视师教的思想;游记则反映了王恽在进取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复杂心态。其次,王恽记体散文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总的来说,其结构安排常而知变,虽然略有程序化的特点,但不同篇章都有所变化。其具体的篇章结构也有迂回曲折之处,并擅于以赋为文。总体上看,其记体文的语言具有丰富细腻、跌宕婉转的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从语言风格、结构特色、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归纳王恽记体散文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