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衬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fy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广泛的研究,有些器件如小屏幕单色性的显示器性能已经达到商业化指标。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的共轭聚合物体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器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而基于柔性衬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却没有多少进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器件的效率、寿命、色纯度等方面。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制备柔性衬底和玻璃衬底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并比较它们的性能,获得对柔性衬底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性能的认识。其中,实验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分别为:PET/ITO/PVK:TPD/Alq3/Ba/Al(器件一)和玻璃/ITO/PVK:TPD/Alq3/Ba/Al(器件二)。聚合物PET是柔性衬底,玻璃为普通刚性衬底;ITO为阳极;PVK:TPD为空穴传输层,通过旋转镀膜仪镀在ITO阳极之上;Alq3为发光层,Ba和Al为阴极,发光层和阴极先后用真空蒸镀的方式镀在器件上。器件制备完后,测出了器件的发光光谱,电流密度-电压特性曲线,量子密度-电流密度特性曲线,还测试了器件的抗弯折性能。通过实验结果,发现柔性衬底和玻璃衬底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光电性能比较接近,但柔性衬底稍差一点,器件在弯曲成90°角时仍能正常使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概念、性质,回顾了近二十多年来超临界流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较,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超临界流体技术是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纳米材料已经融入了人们吃穿住行。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日益膨胀的需求,功能单一型的纳米材料终究会被淘汰,随之而生的是具有多重功能
去除悬浮细颗粒物的预处理方法中,声凝聚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1])。本文基于自主研制的声凝聚系统,针对突变截面驻波管失谐特性,对舱中声场及声凝聚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使用分区法数值分析了声凝聚效果对声波频率(30~50000Hz)、声压级和颗粒物碰撞效率的敏感度差异。结果表明,声凝聚的敏感声波频段为500~4000Hz;达到预期声凝聚效率所用时间与声压级和颗粒物碰撞效率分别成反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