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进并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由于中学历史学科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处的地位和该课程的实际特点,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历史课程发展为目标取向,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平台。 在全面反思传统的历史学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所搭建的新的评价平台,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质性课程评价理论等当前国际国内最新智力、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结构为依据,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研究并试验了档案袋法、行为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或学年报告法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提炼出了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等具体的评价指导原则。 在实验中,通过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开放性学习体验评价、建立学习过程记录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措施,清晰地描绘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展的曲线。并通过发展性学生评价报告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发展成就、潜能和不足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实践证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推动历史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