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六个部分对张仲景柴胡剂方药应用进行理论探讨。第一部分,对柴胡剂进行概述,解释柴胡剂所包含的方剂和药物,以及研究柴胡剂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从药证角度对柴胡剂药物进行纵向研究,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中证治内容的分析统计,比较鉴别,得出柴胡剂中各药物的药证。其中,柴胡的药证为:胸胁苦满,发热,大便不调,脉弦、细。黄芩的药证为:热证,下利,心烦,痞满,出血。半夏的药证为:呕,咳,痞,咽喉不利(或痛或伤或痰气阻塞)。人参的药证为:疼痛(腹痛、头痛、心胸痛),津气不足(口渴、亡血,大汗大下大吐之后,大病之后),腹胀。芍药的药证为:挛急(包括骨骼肌,如腓肠肌,也包括胃肠平滑肌,呼吸道平滑肌),疼痛(尤其是腹痛),坚积,血痹,小便不利,大便不调。枳实的药证为:胸、脘腹胀满、疼痛。甘草的药证为:疼痛(咽痛、胃脘痛、腰痛),咳喘,下利,心悸短气,厥冷,中毒。大黄的药证为:呕吐,宿食,黄疸,胸腹满痛,瘀血,出血,大便坚结,热证(胃热,心热)。芒硝的药证为:发热,坚结。生姜的药证为:呕,身痛,寒,药毒。干姜的药证为:呕,下利,咳喘、唾、吐涎沫,疼痛,水气,寒气,烦躁,出血。大枣的药证为:悸,虚弱,脏躁,药毒。桂枝的药证为:气冲逆,悸,疼痛,关节不利,汗出异常,小便不利,呼吸不畅。茯苓的药证为:小便不利,悸,烦躁。龙骨的药证为:惊悸,烦躁,失精,多梦。牡蛎的药证为:烦躁,惊狂,失精,多梦,痞硬,渴。铅丹的药证为:烦惊。栝蒌根的药证为:渴。第三部分,对柴胡剂进行横向研究,探讨柴胡剂中常见的方根,即药物间的配伍组合。结合单味药物的药证,研究药物的配伍,了解柴胡剂中常见的药物组合意义及功用。第四部分,对柴胡剂药物的用量和禁忌做简单的探讨,把握柴胡剂中药物的用量范围及禁忌。第五部分,从方证角度探讨柴胡剂八方各个方剂的适应证,分析柴胡剂八方的应用指征。第六部分,从七个方面探讨柴胡剂中的相关问题,有“柴胡劫肝阴”的探讨,少阳病和柴胡剂的探讨,血弱气尽,正邪纷争的阐释,方剂命名“小”“大”之分的探讨,“和”法探讨,“但见一证便是”的探讨,“合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