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针灸“补肾调督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观察,对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西医ASAS(国际评估强直性脊柱炎工作组)推荐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客观评价“补肾调督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符合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6周后,对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量化总评分及有效率、ASAS推荐疗效各项指标评分及ASAS40达标率进行比较,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
1.中医证候(腰骶疼痛、脊背疼痛、晨僵时间、腰脊活动受限、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及盗汗等肝肾亏虚症状)量化总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总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中,治疗组显效17人,有效12人,无效2人,治疗组有效率93.55%。对照组显效9人,有效13人,无效8人,对照组有效率73.5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ASAS推荐疗效(脊柱疼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和程度、BASDAI评分、BASFI评分)指标评分:治疗前,两组各指标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评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4.ASAS40达标率比较中,治疗组达标28人,未达标3人,达标率90.32%。对照组达标20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66.67%;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安全性评价: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1.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明显改善AS患者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明显改善AS患者ASAS推荐疗效指标,ASAS4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3.针灸“补肾调督法”安全性好,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通过针灸“补肾调督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观察,对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西医ASAS(国际评估强直性脊柱炎工作组)推荐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客观评价“补肾调督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符合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6周后,对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量化总评分及有效率、ASAS推荐疗效各项指标评分及ASAS40达标率进行比较,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
1.中医证候(腰骶疼痛、脊背疼痛、晨僵时间、腰脊活动受限、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及盗汗等肝肾亏虚症状)量化总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总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中,治疗组显效17人,有效12人,无效2人,治疗组有效率93.55%。对照组显效9人,有效13人,无效8人,对照组有效率73.5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ASAS推荐疗效(脊柱疼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和程度、BASDAI评分、BASFI评分)指标评分:治疗前,两组各指标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评分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4.ASAS40达标率比较中,治疗组达标28人,未达标3人,达标率90.32%。对照组达标20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66.67%;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安全性评价: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论:
1.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明显改善AS患者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明显改善AS患者ASAS推荐疗效指标,ASAS4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3.针灸“补肾调督法”安全性好,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