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茶籽油,并对其工艺过程和油茶籽油主要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油茶籽去壳,烘干,粉碎,过筛备用。称取一定量的油茶籽粉末置于1L的萃取釜中,用超临界CO2提取油茶籽粉中的油茶籽油。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I压力为影响因素,用课题组自主提出的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设计法(m2VD)安排试验。超临界CO2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以提取率为试验指标,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分析方法(m2VA)对试验影响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工艺范围:萃取压力为25~30MPa、萃取温度为30~35℃、萃取时间为110~140min、分离I压力为4~5MPa。对提取出的油茶籽油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成分及含量,结果得出油茶籽油中的主要单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多因素多水平多目标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四个工艺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I压力)对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找出了得到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较低含量饱和脂肪酸的优势工艺区间:萃取压力低于30MPa,萃取温度小于50℃,萃取时间100~150min,分离压力4~6MPa。该工艺区间与得到较高提取率的最佳工艺区间一致性较好。在优势工艺区间内选取: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32℃、萃取时间120min、分离I压力4.5MPa,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油茶籽油的提取率为51.9%,超过了设计试验的最高数值45.02%。并检测出其中的油酸含量为68.49%,亚油酸含量为8.12%,棕榈酸含量为12.49%,硬脂酸含量为4.45%。证明了多因素多水平多目标可视化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油茶籽油提供工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