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煤锅炉产生的细颗粒物污染已然成为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并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燃烧过程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以燃煤为主的固定热源和以燃油为主的移动热源。PM2.5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锅炉产生的细颗粒物污染已然成为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并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燃烧过程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以燃煤为主的固定热源和以燃油为主的移动热源。PM2.5等超细颗粒物是导致大气环境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燃烧源超细颗粒的排放势在必行。目前,虽然对细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准,但是PM2.5等超细颗粒物粒径较小,传统的除尘方式很难有效控制这些超细颗粒物的排放。通过在传统除尘器前加装预处理装置,使得超细颗粒物聚并成较大粒径的颗粒,然后由传统除尘器加以脱除,减少细颗粒物向大气中的传播。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结合气固两相流动对聚并室内超细颗粒物的湍流聚并进行了数值分析。(1)介绍了三种不同细颗粒物的聚并方法:布朗聚并、电聚并、湍流聚并,(2)分析了细颗粒在聚并室中的受力情况,包括惯性力、重力、浮力、布朗运动的扩散力、剪切升力、阻力、附加质量力、Basset力等,(3)研究了不同聚并室内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效果。本文确定了细颗粒物的湍流聚并核函数,构建了湍流聚并室内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的模型结构,将欧拉双流体模型与颗粒群平衡模型进行耦合,采用分区法对细颗粒物湍流聚并效果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聚并室内加装不同绕流装置(圆柱和三角形状涡片)对细颗粒物聚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扰流装置具有很好的产涡效果,可促使细颗粒物发生湍流聚并。基于圆柱和三角形涡片产涡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三维湍流聚并室,比较不同湍流聚并室的聚并效果,结果发现新型的湍流聚并室能够更好地增强细颗粒物的湍流聚并效果。并探讨了流动时间、入口颗粒的初始粒径、颗粒相的体积分数以及气相流速对聚并效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虽然我国拥有着数量众多且各具特色的内陆盐湖和海洋盐田,但是仍有许多盐环境中的嗜盐古菌未被系统的研究。相比对嗜盐古菌物种的研究和认识,对嗜盐古菌胞外蛋白酶的研究和了
本文针对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气-水两相渗流这一科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提出了气-水两相渗流产生的原因,具体论述了页岩气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
本文利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热力耦合作用实现铜箔热压焊接。实验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部分是使用搅拌摩擦热力耦合作用实现50μm和20μm铜箔的搭接热压焊,第二部分是实现50μm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66-474车型开发的项目,即在C66-474车型基础上开发短轴距车型,轴距从3800mm缩短为3300mm,催化区和消声区安装的总长度从1534mm缩短至1
本工作首次运用慢电子速度成像方法,对VIB族过渡族元素的电子亲和势进行了精确测定。电子亲和势作为原子和分子负离子的重要物理参数,在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
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给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农村群众对于自身利益诉求也不断增多,基层涉农信访的发生率持续攀升,涉农信访形势
探索低功耗器件以应用于大规模的集成电路,适应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自旋电子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过去二十年,利用电流操纵材料磁矩相关的研究,已经显著地降低了
转炉尘灰是钢厂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宝贵的二次资源,研究采用转炉尘灰作为颜填料制备高固体分防腐涂料,并对涂料性能进行研究。涂料的制备过程主要考察尘灰粒度、颜基
混凝工艺是目前经济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占很大比重。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水处理中水质综合指标,能够反映溶液体系的宏观氧化还原特性,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
目的:通过研究中成药护心康对Ox-LDL刺激的巨噬细胞mTOR信号通路中Beclin1、LC3Ⅱ水平的影响,探讨与分析护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将其分为护心康组和正常组,每组各10只;两组大鼠分别用护心康、蒸馏水灌胃7天后,采血分别分离含药血浆和空白血浆。培养人的单核细胞(THP-1),用费波酯(PMA)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