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汇率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即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pass-through)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调节的速度与效果、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贸易竞争力和经济冲击的国际传递等问题。对汇率传递趋势变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方面研究的热点,而且最新的研究开始将这种趋势变化追溯到货币政策规则的设定方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先后针对固定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一般来说,固定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多为发达国家所采用,而相机抉择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现实情形相契合)依次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和两种不同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先后对上述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下的汇率传递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目前西方文献中所普遍证实的在较低的通胀环境下,汇率传递不仅呈下降趋势而且稳定,本质是因为其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固定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更为注重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且在这种货币政策规则下,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传递的作用效果都显著的受作为控制变量的名义工资粘性的影响,名义工资调整越灵活上述冲击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效果差异越大,且汇率传递弹性越低。第二、针对本文运用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传递进行的研究所发现的人民币汇率传递弹性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区制变化特征这一现象,我们进而对我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其也具有区制变化特征(这也显示出我国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特征),且与汇率传递的状态区制保持相当程度的吻合,并领先于汇率传递的区制变化。第三、接下来,我们对我国现阶段所执行的相机抉择偏向的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松紧的区制变动下,通货膨胀水平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包括波幅与波动频率),并且随着货币政策的区制变动其波动亦表现出一定的区制特征。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在相机抉择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下呈现区制变化,从而使得在其影响下的汇率传递具有区制变动的趋势变化特征。第四、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汇率波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但相比于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明显偏弱,且其影响机制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特征”。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今后我国应选用何种类型的货币政策规则以有效的稳定国内经济同时降低来自国外的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给出了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在货币政策规则视角下对汇率传递的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与两种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等新的非线性计量方法对固定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偏向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汇率传递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