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后的重要区域,这一地区的发展起步就在两汉时期。促使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方官吏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先考列了史书所载的西汉、东汉两代扬州的官吏。每个朝代按照扬州州官、庐江郡、九江郡、丹阳郡、会稽郡(含东汉吴郡)、豫章郡的顺序将官吏一一列出,其中同一郡的官吏按照时间和官职大小排列。并尽可能的列出官吏的生卒年月、籍贯和在任上的事迹等。
在分析部分,将扬州官吏对当地发展的作用归纳为三大块。
首先是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官吏教会了当地人民牛耕和铁犁的使用,促使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变,扬州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南粮北调的出现更是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前奏。面对中原动荡时涌入的大量流民,当地官吏采用了较为积极的安置措施,既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又为扬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一支生力军。
其次是在移风易俗、教育文化中的作用。扬州有不少社会陋俗,直到东汉仍然蛮勇好斗,“信巫鬼、重淫祀”。当地官吏对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地方官学教育的发展也带动儒生开展私学,弘扬儒风。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认为扬州是“卑薄之域”“人才寥寥”的旧观念。
最后是在整顿吏治、平定反乱中的作用。从设置刺史监州之制以来,扬州的历任刺史大都积极整顿吏治,加之不少官吏本身就清正廉洁,所以扬州的政治环境较为清新。西汉时扬州并无大的战事。东汉中后期扬州的农民起义不断,当地官吏或安抚,或镇压,使得这些起义没有发展成燎原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全了扬州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使其在“中州战乱”时仍能成为一方乐土。
当然也绝不是说两汉时所有的扬州官吏都是廉吏翘楚,称得上“循吏”的仅有五分之一多点。我们分析阐释的主要就是这部分官吏的贡献。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如如何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怎样完善地方各级官吏的监督机制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