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部分组成:首先以有可能进入作家文学活动领域并对之产生影响为标准,来梳理周瘦鹃的生平;然后分别从小说的意识内容、形式、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转换三个方面,就民初小说与近代小说的演变展开论述.民初的小说创作继承了晚清小说繁荣的局面,且确立了写作的商业意味.出身孤寒,背负生活压力的周瘦鹃很快就认同了职业写作,迅速成长为鸳鸯蝴蝶派的"新秀".他以平和的心态和视角成为世俗生活和大众心声的代言人.都市社会的方方面面——青年男女的情感生活、日趋琐碎的婚姻生活、物质诱惑下的过失、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都得以展示描摹.这与他所从属的流派鸳鸯蝴蝶派的创伤倾向一致——内容是吸引读者的侧重点.然而无论题材如何,情感始终是贯穿他小说创作的一条红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早期,作者通过带有自叙传色彩的哀情小说,以哀叹的方式确立了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爱情悲剧的原因和通往美满爱情的途径,开掘了情感层面中的人性意义.虽然周瘦鹃慨叹的情爱世界是狭小的,但他毕竟是对晚明以来"以情抗理"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对近代初期的以社会性情感偷换感情概念的泛情论的反拨;对五四作家笔下巨大的"人的文学"的世界的呼唤.周瘦鹃由改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对青年周瘦鹃来说他走了一条健康成长的捷径.综观周瘦鹃的小说创作,在意识内容、艺术形式上均有所"改良",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上升发展期的风貌.所增添的新的因素客观上为五四短篇小说的登场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