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增生性病变中NF-kB,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为乳腺癌的预后检测提供相关的分子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这些组织中的NF-kB,VEGF-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中20例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增生性病变中NF-kB,VEGF-C及VEGFR-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⑴NF-kB,VEGF-C和VEGFR-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NF-kB,VEGF-C和VEGFR-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Ⅲ级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NF-kB,VEGF-C和VEGFR-3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⑷NF-kB,VEGF-C和VEGFR-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阳性率与其TNM分期明显相关,Ⅲ-Ⅳ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NF-kB、 VEGF-C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的患病年龄无关(P>0.05);⑹VEGFR-3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LVD均数和淋巴结未转移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⑺VEGFR-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阳性淋巴管密度(LVD)均数与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相比,差异显著,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2)real-time PCR检测结果:NF-kB,VEGF-C和VEGFR-3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其TNM分期有关(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患病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实验结果表明NF-kB、VEGF-C和VEGFR-3三者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进展相关;2.NF-kB的异常活化可能通过上调VEGF-C在乳腺浸润性癌细胞中的表达,然后VEGF-C以旁分泌形式结合于乳腺癌组织淋巴管浸润性导管癌内皮细胞上的VEGFR-3,从而促进肿瘤周围淋巴管的生成以及淋巴道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