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中继合作传输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信息化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无线智能设备也大量普及,使得无线频谱已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技术资源。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使未授权的用户感知网络中未被使用的频段,通过动态地调整工作参数来有效地利用频谱,最终使频谱利用率得到提高。然而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主用户之间的信号传输也会受到如阴影、衰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严重损害了通信双方的信道质量。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次级用户作为中继进行合作传输可以有效地改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系统性能。相比单中继合作传输,多中继合作传输能够获取更大的空间分集增益,使认知用户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中继选择算法尤其是多中继选择算法,主要用于解决通信双方如何高效地找到信道质量好的中继问题,是合作传输的关键技术方案。本文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多中继的合作传输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继选择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中继选择算法的必要性和创新性。然后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网络技术、合作中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并对最优停止理论做了简单概述。接下来,本文分别从非实时数据合作传输和实时数据合作传输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在非实时数据合作传输的研究中,本文应用合作中继同步传输相同信息的传输模型,并考虑在认知无线电网络环境下,次级用户的传输不能对主用户的通信造成干扰这一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继排序思想提出了三个基于不同排序函数的线性复杂度多中继选择算法和一个二次复杂度的多中继选择算法。这些算法能够以较大的合作中继数量获取较高的信噪比增益,从而保证了非实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本文还通过仿真对所提出的多中继选择算法的性能做了验证和比较分析。在实时数据合作传输的研究中,本文以高清视频通话为背景构建了相应的系统模型和时隙结构。为了节省选择中继花费的时间以提高整个时隙内的传输速率,使其能够达到720P高清视频传输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基于多重停止理论的多中继选择算法,使原用户无需观察完所有中继再进行综合比较便能选出最优的中继用户进行合作传输。本文还提出了基于0-1背包问题的视频数据分配算法,使已选择的中继用户能最大限度的传输数据。最后,所提出算法的性能和高清视频传输速率也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和分析。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技术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可以为神经肌肉损伤患者提供一种不依赖正常的外围神经和肌肉输
人脸姿态估计和跟踪(Face Pose Estimation and Tracking)是指在摄像机获取的人脸图像序列中确定人脸在三维空间中姿态的方法。人脸姿态估计和跟踪作为智能人机交互和计算机
点到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提供点到点链路上传输,封装网络层数据包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域网协议。PPP提供了一整套链路建立,维护和拆
耳语音是一种有别于正常语音的发音模式,是一种单一发音类型,声门前部(韧带)完全靠拢,后部(杓状软骨)有一个宽三角裂隙,气流通过开放区产生摩擦噪声,形成耳语音。由此可以确
PMIPv6协议是3GPP采用的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移动管理协议。与移动IPv6协议相比,PMIPv6协议在不需要修改终端协议栈的情况下,能够对终端移动性提供很好的支持。同时随着移动子
嵌入式系统已经在网络通信、个人数据处理、在线事务处理、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信和家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结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对手机电视标准DVB-H及它的基础标准DVB-T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研究了其系统结构和信道编码技术,提出了采用性能更好的LDPC码替代RS码作为手机电视系统信道编码的纠错码方案。
构建无中继长跨距光纤通信系统对于利用我国特高压电网传输电力系统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无中继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现状,研究和分析了色散补偿光纤
海洋混响是水声信号目标检测的主要背景干扰之一,有效地抑制混响一直是水声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而论文关注的是海底掩埋物、静止目标的检测,着重阐述在几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