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花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丰富花生栽培理论,为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2008年~2009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膜覆盖花生10.5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花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丰富花生栽培理论,为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2008年~2009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膜覆盖花生10.5万穴/hm2、12万穴/hm2、13.5万穴/hm2、15万穴/hm2、16.5万穴/hm2、18万穴/hm26种密度花生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花生全生育期内,随密度的增大,主侧茎生长量、茎叶干物质积累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在生育中后期,差异更明显。低密度处理单株开花数、有效花数、果针数、有效果针数、荚果数和荚果体积均明显多于中密度处理和高密度处理;低密度处理的单株日开花高峰期比高密度处理的延长7天左右,有效花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结果数。
随处理密度的增大花生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单株根系伤流总量和伤流强度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中密度处理根系伤流液中,ABA、GA3含量高于高密度和低密度;而低密度处理根系伤流液中ZR、IAA含量大于中、高密度处理,测定植物激素含量中,高密度处理的内源激素含量呈较低水平。中密度处理花生根系伤流液中N、P含量高于高、低密度处理;随密度的增大,K含量逐渐下降而Zn2+含量逐渐上升。生长前期伤流液中Ca2+、Mg2+含量均以低密度的高;生长后期,Ca2+含量以高密度的较高,而Mg2+含量以中密度的较高。
整个生育期内,高密度处理花生功能叶片中GS活性和GDH活性均明显低于中、低密度花生;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功能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大呈递减的趋势;生育前期MDA含量各处理没有无差异,但高密度处理达到峰值的时期较早,峰值保持时间较短;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随密度的增大,呈递增的趋势。叶片内源激素含量ZR与IAA以中密度处理较高;ABA、GA3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越大,叶面积系数越大,低密度处理花生叶面积系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随密度的增大花生群体透光率呈下降的趋势。
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减产,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的生物产量下降,但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的经济产量较低,经济系数较小。本研究中产量、饱果率、双仁果率、双仁饱果率均以中密度处理15万穴/hm2最高,Kg果数中密度最小,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Kg果数都较大。各处理出仁率相差不大。测定中,种植密度越大,单株生产力越小、单株结果数越少。收获期调查,高密度和低密度处理花生荚果均匀性较差,中密度处理荚果一致性较高。
其他文献
浮萍植物可作为新型饲料提供优质价廉的蛋白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四个浮萍品种为供试材料,筛选出生长量及其蛋白质含量都较高的两个品种,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这两种浮萍宏观生长的影响,并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起初始投放量、氮肥施用量和磷肥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它们对两种浮萍的总生长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指出了各因子的理想搭配模式及其适宜取值范围,从而提出了两种浮萍的适宜配套技术措施。
“玉草1号”和“玉草2号”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分别用栽培玉米与多年生四倍体大刍草和一年生二倍体大刍草杂交选育的染色体代换系,再与栽培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成的两个饲草玉米品种。由于结合了栽培玉米的高产性能和大刍草的抗逆性,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生物学产量高于栽培玉米和大刍草,特别适合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阴雨寡照条件下营养体农业和牧草业发展的需要。作为饲草品种,饲草玉米的收获期不象籽粒用玉米品种那样严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创造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等制种技术,解决了杂交制种的难题,使杂交种得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较早。众多核不育基因中,已投入生产使用的目前仍只有洞A型(ms14)和ms5ms6,其中ms14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采用陆地棉洞A衍生系KA为试验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首次进行了棉花核不育基因ms14的定位,并对腺体等农艺性状也做了基因/
本实验通过盆栽、室内和大田试验,从生理生化指标、超微结构变化、体外钝化和烟叶生长等几方面,研究了不同植物提取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的疗效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选育性状优良的烟草品种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但由于烟草是国外引入物种,种质资源匮乏是目前我国烟草育种突破瓶颈,创新烟草新种质是烟草育种当务之急。利用航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航天育种,是种质创新的新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的烟草NC89航天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学性状和烤后烟叶质量性状分析比较,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突变体和野生型基因组差异
抽穗期、株高和卷叶都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受主效基因和微效QTL影响的数量性状。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只有一个代换片段来自供体亲本,消除了遗传背景的干扰,有利于QTL效应分析和精细定位。本研究利用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作为轮回亲本和供体亲本,采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的方法,建立了48个单片段代换系,检测、分析了生育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在长期人工选择及驯化过程中,花生栽培种遗传多样性降低,育种亲本遗传基础日趋狭窄,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花生野生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远缘杂交,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对花生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SSR标记构建了20个花生品种(系)之间的聚类分析图,遗传相似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