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渴病并发痹证用药规律探微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渴病并发痹证,西医又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消渴病并发痹证的中、西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更着重于中医药对消渴病并发痹证的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现代医学主要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高血糖所致的神经组织的代谢紊乱、神经因子的减少、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目前尚缺乏本病的特效防治办法,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这种疾病显得无能为力。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本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效果,但由于缺乏对中医相关理论的系统整理、挖掘和提高,缺乏对其用药规律的整体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多散在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挖掘整理中医学认识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数据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是中医药研究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领域。大量古代文献提示,消渴病并发痹证的发病基本机理是由于消渴病发病日久阴损耗气损阳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停,痰浊气血痹阻脉络,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诸多脏器发生慢性并发症,其中气阴两虚,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则是消渴病早期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消渴病并发痹证其发病规律为:病位在血络,病性是虚实夹杂,即气阴两虚兼瘀血、痰浊。消渴病并发痹证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肝、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根本原因是消渴病日久导致的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理,治疗与用药的整体规律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有: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温阳化痰、活血通络、通络祛风、益气健脾、滋养肝肾、益气温督、舒肝活血等多种治疗方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法,而活血化瘀法基本贯穿于本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之中,亦有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取效者,但中医理论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机理。此外,尚有祛风法、温督法、舒肝法等,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纵观上述治疗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扶正与祛邪同用,说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有正虚的机理存在,亦有邪实因素的存在,故在治法上要标本兼顾。根据正虚、邪实的不同程度,而在治法上有所侧重。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等。论文在回顾与总结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对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相关疾病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对1979年—2008年近29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所载的关于中医药防治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的文献进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339篇相关文献中筛定研究文献145篇,建立数据库,共收入基本处方145首,涉及中药140种。使用Access数据处理软件作为统计工具,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药物使用频次、频率,药物归经,功效归类等规律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的用药规律,进一步从用药规律探讨证治特点,从证治特点辨析病机规律。研究表明:文献中单味药使用频次和频率占前三位者分别是黄芪、当归和生地黄,使用频率分别为64.14%、55.17%和35.86%,这三种药物恰好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滋阴清热药的典型代表药物;其它药物的使用也呈现向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高度集中的趋势,这些药物在145首处方内的使用率分别为23.57%、15%和12.14%;所统计的药物归经占前三位的分别为肝、肾和脾三经,方内使用药物率分别为60.71%,38.57%和31.43%。从而提示,中医学治疗消渴病并发痹证时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三类药物为用药主体,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治法,这一特点已成为29年来中医学在继承传统证治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基本规律。用药规律的研究结果基本揭示了消渴病并发痹证的治则治法,进一步证实了消渴病并发痹证的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从而说明中医学论治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的理论是有其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的。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病并发痹证的发生、发展,多与肾、脾胃等关系密切,从肝立论者并不多见。而通过对140种中药归经研究发现,归肝经的药物最多,使用率最高。这一现象是否与肝、肾两者的关联度以及消渴病并发痹证也常伴随一定程度的动风症状有关,值得引起重视。这至少从另一个方面提示我们在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的辨证论治实践中,应当重视对肝在其发病、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相关文献的用药规律研究基于消渴病并发痹证的“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为标”的病机特点,辨证运用补气、滋阴、逐瘀、通络之法治疗消渴病并发痹证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如能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本病开展病证结合研究,总结出本病辨证分型标准,建立辨证施治体系,并且进一步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补气、滋阴、逐瘀、通络药物作用靶位、药理机制,探讨其作用机理,寻找有效的中药复方,早期干预消渴病并发痹证的病理过程,对于防治消渴病并发痹证的发生、发展,提高消渴病并发痹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必将具有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以GIS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采掘工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表示模型,将采掘工程的众多信息以GIS数据库方式进行统一管理,使复杂因素定量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空间信息和工程信息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3种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对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并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考核
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交往迅速增多,经济依存度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白热化使得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目前各国均普遍利用在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开展小型户用的生物质气化装置的研究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意义。论文所研究的小型生物质气化技术,其基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经济形态已经逐步进入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New economy)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6年12月30日美国Bus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胶州湾近岸及浅海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为实现海洋工程活动与海洋地质条件的相互协调并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以及为胶州湾开发、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
随着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展开,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显得日益重要,尤其是在广泛的农村地区,进行沼气能源的开发,对生态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沼气中含有一定
针对库帕博士创编健美操以来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认为库帕博士的创编对健美操基本功能的定位和基本形式的确立的起了重要作用,健美操的功能、类别与具体的知识和技术技
解雇权是《劳动合同法》所确认的用人单位根据客观原因或者劳动者主观原因单方解除与劳动者劳动合同的权利,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利益博弈的体现,在法律上表现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