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由生物制剂组成的生物过滤装置与物理过滤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室内的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由沉淀池、生物制剂过滤池、养殖池及附属设施组成。试验分为平行的两部分,一部分是未经过循环系统的室外养殖池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另一部分是经过循环系统的室内养殖池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旨在解决水资源缺乏的同时,为构建合理的生态循环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1、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属69种,绿藻类最多29种(属),其次为硅藻17种(属);隐藻最少2种(属)。室内循环水育苗池共检出浮游植物44属50种,绿藻类最多17种,其次硅藻15种,隐藻类最少,仅有1种。室外非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包括水源和沉淀池)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属44种,绿藻类最多21种,其次为硅藻类和蓝藻类各6种,甲藻类、隐藻类和金藻类均为2种。2、循环水体和非循环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是绿藻类和硅藻类,两种水体共有的优势种类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绿球藻(Cladophora aegagrophila)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室内循环水体中优势种主要为硅藻类;室外水体中优势种主要为绿藻类,且蓝藻类的优势明显,包括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3、浮游植物生物密度范围在0.05×104ind./L-3980.89×104ind./L。整体水平上,生物密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室外育苗池(2906.12×104ind./L)>室外亲鱼池(1467.60×104ind./L)>沉淀池(136.45×104ind./L)>水源(53.53×104ind./L)>第一单元(72.87×104ind./L)>第二单元(32.76×104ind./L).4、浮游植物多样性H’范围为1.71~3.52之间,平均为2.94;丰富度范围为0.53~1.19之间,平均为0.89;均匀度范围在0.46~0.80之间,平均为0.68。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1、本调查发现的42种浮游动物中,轮虫最多为2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59.5%,其次为原生动物7种,占16.7%,种类最少的为线形动物和甲壳类,各1种。室内循环水系统共鉴定出23种(属),轮虫最多13种,占总种类数的56.5%;其次原生动物6种,百分比为26.1%。室外非循环水养殖系统(不包括水源和沉淀池)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种(属),轮虫最多14种,占总种类数的63.6%;其次为原生动物4种,占18.2%;枝角类2种,占9.1%;线性动物和浮游幼体均为1种,各占4.5%。2、第二单元、水源和沉淀池中浮游动物优势种各有10种;第一单元优势种有8种;室外亲鱼池和室外育苗池各有7种。室内循环水体中优势种类除轮虫外,还包括原生动物种类和甲壳类;室外非循环水体(不包括水源和沉淀池)中轮虫占有绝对优势。3、浮游动物生物丰度范围为81-13733ind./L,整体水平上,生物密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室外育苗池(12744ind./L)>室外亲鱼池(5309ind./L)>沉淀池(928ind./L)>第一单元(445ind./L)>水源(357ind./L)>第二单元(176ind./L)。非循环水体(不包括水源和沉淀池)浮游动物丰度大于循环水体。4、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36~3.62,平均为2.57。丰富度范围为0.36-1.91,平均为1.15。均匀度范围为0.54~0.95,平均为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