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凝药物预防对VTE发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围手术期发生VT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从而有效控制围手术期VTE的发生。方法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案室电子病历数据库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8年)期间于骨科住院,且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手术患者33914例,排除术前有抗凝禁忌,已在使用抗凝药物,术前已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者,1月内两次及以上手术者,合并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动性肺结核、肾病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这些合并症者,最终筛选出27500例患者,并从中筛选出全部诊断描述中包含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最终得到术后发现VTE的患者共367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术后未发生VTE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查阅入组患者全部诊断、手术操作、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及合并症。通过SPSS软件进一步分析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PE相关死亡率以及围手术期VTE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1.8年间骨科住院患者中,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的比例分别为26.38%,30.15%,28.13%,37.12%,38.39%,42.81%,44.68%,50.73%,其中99.73%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围手术期药物预防性抗凝。2.8年间发现骨科围手术期VTE的患者共367例,随年代更迭VTE的患者数目分别为62例,51例,33例,54例,49例,40例,50例及28例,相应的VTE发生率为2.08%,1.86%,1.04%,1.70%,1.24%,1.15%,1.12%及0.78%。3.2015-2018年(后四年)与2011-2014年(前四年)骨科住院病人资料对比,抗凝药物使用率较前明显增加(30.52%vs 44.05%,P<0.0001),VTE发生率(1.66%vs1.08%,P<0.0001),DVT发生率(1.51%vs 1.06%,P=0.001),PE发生率(0.24%vs 0.10%,P<0.0001)较前明显下降。前、后四年围手术期死亡人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0.07%vs0.03%,P=0.265),后四年PE相关死亡人数较前下降(87.50%vs 20.00%,P=0.032)。4.367例VTE患者中,345例患者表现为DVT,42例患者表现为PTE,其中20例同时表现为DVT+PTE。围手术期VTE发生的平均时间为2.82±2.09天,其中37.6%的患者发生在术后24小时,61%的患者发生在术后48小时。5.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65岁,麻醉方式、应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及合并恶性肿瘤或感染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后发现,女性(OR 1.92,1.54-2.39),年龄≥65岁(OR 3.52,2.82-4.38),合并有恶性肿瘤(OR 5.628,2.93-10.80)或感染(OR 3.63,2.09-6.32)是骨科围手术期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未使用抗凝药物,术后(OR 0.45,0.34-0.59)或全程(OR 0.43,0.27-0.69)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减少VTE的发生率。结论骨科围手术期药物预防VTE的比例逐渐上升,相应的围手术期VTE发生率及PE相关死亡率逐步下降,提示骨科对VTE预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高。女性,年龄≥65岁,合并有恶性肿瘤或感染是围手术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抗凝药物预防可降低手术VTE的发生率和PE相关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