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石油在经济、国防、军事及外交上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石油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2006年7月15-17日的八国首脑峰会首次将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主要议题,并提出解决能源安全的重点在于各国加强合作。因此可以将能源安全看作一种非传统安全,即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直接影响甚至威胁本国与别国乃至地区与全球发展的跨国性问题。这是本文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我国石油供需总体形势、分行业石油消费情况及国内区域和进出口贸易区域变化情况进行考察,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存在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净进口逐年扩大的现状。引发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如产业(汽车业等重工业)的兴起及产业的国际间转移所带来的石油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口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除了可以通过提高能效提高石油利用率外,产业结构的转变与人口的发展都是不可改变的,由此所带来的石油消费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因此石油安全问题将是长期存在的。文章认为石油安全的现期表现形式是环境安全问题和石油价格问题,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价格问题则体现在石油市场垄断因素和价格管制上;从长期看造成石油安全隐患的是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这主要是从国家战略方面来考虑的;最终影响石油安全的是石油资源的枯竭,这时石油安全将成为现实而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文章的立足点是研究“后石油时代”的安全对策,即发展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这是彻底解决能源安全的惟一途径。而在实行这一对策时要结合多种过渡政策,如国内设立统一管理能源的机构、提高能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改革石油市场,国际上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尤其是与美国和东亚的合作,以为最终摆脱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作好准备。本文将“后石油时代”的安全对策的研究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仅将其当作一种辅助政策,在行文中也多有自己的见解。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证研究,对既有的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了梳理、分类与重组,并用表格、走势图等方式加以重塑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