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微互连线的原子迁移失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互连向深亚微米尺度发展,电流密度高、应力集中、散热难等问题愈发突出,原子迁移失效逐渐成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可忽视的可靠性问题。铜比铝具有更低的电阻率、更好的抗电迁移性能,已经成为新一代互连材料,但是针对铜互连的原子迁移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以铜微互连线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和电迁移加速测试,研究原子迁移行为及孔洞的演化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开发了原子迁移模拟程序,针对铜微互连线进行了模拟。基于原子通量散度理论,结合开发的应力梯度求解脚本、ANSYS结构—热—电耦合多物理场模型、APDL和生死单元技术,实现了原子迁移静态和动态模拟。结果显示:电流密度不会影响迁移断开位置,而参考温度和缺陷孔洞会使得断开位置发生转移;环境温度对迁移寿命的影响远高于退火温度;电流密度小于13.5MA/cm~2时,应力迁移处于主导地位,超过13.5MA/cm~2则是电迁移主导。我们还发现原子迁移过程中孔洞的演化主要是由电迁移和应力迁移所致,热迁移的作用可以忽略。(2)设计了铜微互连线原子迁移加速测试实验,研究了电流、环境温度对迁移寿命和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光刻、溅射、退火等工艺制备出测试样片并设计了专用夹持装置。通过不同的电流加载方式证明了原子迁移失效和瞬时过载失效是截然不同的:过载失效有明显的熔化现象,迁移失效结构表面有大量孔洞,我们还发现迁移寿命和环境温度呈线性关系。这都与仿真结果非常相似,验证了开发模拟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角弯折和直线过渡区域均发现了大量的孔洞(或者直接断开),小丘有向直线过渡区域淤积的倾向。电阻—时间曲线的波动从侧面证明了原子迁移过程中孔洞的扩展还伴随着重新填充。上述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铜互连线的原子迁移现象及失效特征,为铜互连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社会时代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时代精神,把握着时代脉搏,汲取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也是时代文化发展
当前,以城市周边为重点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正在各地全面展开。如何才能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划得准、落得下、管得住、保得好”,笔者略谈三题。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性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检查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最大径≤10 mm的低危甲状
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金投人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提出了综合医院参与卫生服务,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卫
提高广大年轻领导干部人文素养是打造"高素质"接班人队伍的必然要求。这一素养内涵包括:报国爱民,以甘于奉献为价值追求;博学好问,文化功底扎实;敏锐创造,富有时代性战略眼光;志
通过对呼伦贝尔学院化学相关课程中智慧课堂教学工具——“雨课堂”教学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雨课堂”的特点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我校更好地
应用分光光度计建立一种简便检测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方法.酶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在总体积为1 mL的0.1 mol/L柠檬酸反应缓冲体系(pH值为4.5)中含0.8 μmol的底物邻硝基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损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源巨噬细胞Notch信号的表达,探讨Notch信号各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可能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桥联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形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复杂网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
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覆盖量对杨树人工林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及杨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种材料对杨树林地表进行覆盖后,其根际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