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标准下DLY猪和CRP猪背最长肌中Ⅰ、2a、2b和2x四种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发育变化,及其四种肌纤维类型的含量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揭示营养定向调控肉质的规律,为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互动及肉品质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奠定基础,从而为营养标准的修订等提供依据。选择体重8kg的DLY猪和CRP猪各90头,在体重10kg左右时各屠宰6头:分别按《NRC标准(1998)》和《荣昌猪饲养标准(GB 7223~1987)》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分别于体重20kg、35kg、50kg、80kg、120kg时,每个重复屠宰1头(共屠宰132头),测定肉色、pH1、pH24、失水率及肌肉大理石纹等指标。在胸腰结合处取背最长肌,提取RNA进行反转录,采用Tanabe建立的多重PCR的方法测定猪背最长肌中Ⅰ、2a、2b和2x四种MyHC mRNA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营养水平对DLY猪和CRP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规律没有影响。(2)通过对猪不同体重阶段肌纤维类型的分布状况的研究表明,DLY猪和CRP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分布的形成呈现发育性变化规律。随着体重的增加,DLY猪和CRP猪的MyHCⅠ型纤维的比例都显著下降,同时酵解型纤维比例上升。但两品种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规律也有所不同,主要在10kg以后的体重阶段,Ⅰ型、2a型和2b型纤维的比例存在差异。(3)肌肉的pH值与肌肉中与酵解纤维成负相关。35kg体重时DLY猪2b型纤维的比例与pH1值成负相关(r=-0.608,P<0.05),50kg体重时CRP猪2b型纤维也与pH1值成负相关(r=-0.612,P<0.05)。肌肉中的慢速氧化型纤维的比例与肉色评分中a值成正相关。80kg体重时CRP猪Ⅰ型纤维与a值成正相关(r=0.682,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