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股票市场效率及其测度方法的相关理论。从威斯特和惕尼克关于股票市场效率的研究理论角度出发,将股票市场效率分为外部效率和内部效率,即运营效率和信息效率,全面系统地对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利于促进我国股票市场运营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用上市公司市值,股票的季度收益率,股票的日收益率标准差和所持股票的市值占上市公司流通总市值的比重建立了两个面板数据模型,运用Matlab7.3和Eviews6.0对2001年-2010年基金持股前100位的100只股票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基金持股比重情况和基金持股比重的变动对上市公司股价定价效率的影响,并发现其市值的系数均为负数。这说明市值越大的公司,其股票的定价效率越低。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规模、流动性状况和个股波动率的影响后,国内基金仍然扮演着降低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角色。机构投资者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规模信息优势,本应该对股票市场效率的促进发挥积极作用,但实证结果却与我们的预期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其代理投资制度。作为一种代理投资制度,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后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作为代理人的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中往往更多地是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而偏离委托人的财富最大化目标。文章最后基于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提出了提升股票市场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