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采择是个体充分考虑他人特点及其处境,想象他人心理状态与观点,并据此预测他人行为的心理过程。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在于,个体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局限,充分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自动观点采择指未被明确要求采择他人观点时,个体依然会追踪他人信念或会受到他人视角影响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本质,研究者们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内隐心智化”观点认为,这建立在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代心智化”观点则认为,这是人类的认知机制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观点采择的模拟。对于自动的视觉观点采择——被试自动受到他人视角影响的现象,内隐心智化观点认为个体自动地理解了他人的心理状态,代心智化观点则认为视觉线索效应影响了被试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场景布置减弱甚至消除视觉观点采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视觉线索效应,以期在消除“代心智化”影响的基础上,研究被试能否自动采择他人观点,为两种观点的争论提供更多证据,并检验被试对视野外他人的观点采择能力。实验一使用联合任务范式,通过3(情景:独自、他人可见、他人不可见)×2(数字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测量被试在实验任务上的反应时和错误率,以考察被试能够看见观点采择对象时,情景对自动观点采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独自实验条件相比,在他人可见及他人不可见条件下,被试在数字一致性两个水平上的反应时差距更大。实验二将他人置于被试背后,消除了他人形象对被试的影响。仍然采用3(情景:独自、他人可见、他人不可见)×2(数字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被试看不见观点采择对象时,情景对自动观点采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他人可见条件下,被试在数字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不管成年被试能否看到观点采择对象,都能自动采择其视觉观点。(2)真人场景,当被试能够看到观点采择对象时,视觉线索效应影响了被试的行为。(3)当被试看不到观点采择对象时,仍然能够理解其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