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的探讨加味四逆散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136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西医临床分型为动力障碍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以加味四逆散施治。该方为导师经验方(由柴胡、生白芍、炒枳壳、制香附、佛手片、延胡索、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制半夏、炙甘草组成)。并随证加减,加减药物剂量视临床病情而定。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以西药治疗,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谷维素每次20mg,每日3次。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观察、超声胃动力指数测定)。3.3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以判定症状改善及疗效等情况。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治疗组中痊愈21例,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50%。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病例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证侯总积分组内比较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治疗组在胃脘胀满、少腹胀痛、纳少便溏及恶心呕吐4个症状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嗳气泛酸、乏力2个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均P<0.05);在餐后腹胀症状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病例治疗前胃动力指数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胃动力指数测定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5.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中医药在改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优于西药。加味四逆散可能具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作用,能明显增强和保持胃黏膜防御功能,以及轻度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排空胃肠胀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发展以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的8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实施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个性化治疗与辨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一般治疗、激素治
目的调查真菌性角膜炎(FK)患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安阳市眼科医院检验科诊断的FK患者80例,调查不同年龄、月份、职业类型、诱因分布情
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因化疗药物的特殊性常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局部疼痛、痒感、红、肿等静脉炎表现,严重者需要更换输液部位或更换药物,影响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绝热剪切形变过程晶粒瞬间细化的微观机制,编号50471059)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绝热剪切形变中的微观结构演化机制,编号20020533015)的资助下,开展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