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毕业会考是民国时期会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设立的,其在考试流程、试题设置等方面都独具特色,规范了民国时期的高中历史教育,为民国时期历史杰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关于民国时期历史学科会考制度的研究专著、论文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本文共分为两部分,即绪论和正文。绪论是本文的前提,该部分主要对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奠定本文的框架。在正文部分,首先从毕业会考的概念、背景、分类以及目的分析,引出作为民国会考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会考的概况。接着探究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试题,对高中历史会考做具体的分析,旨在感受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的温度。该部分主要包括高中历史会考中各省市题型分析,中国史与外国史试题比重分析,历史试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等具体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的特点。然后从历史评价的角度,介绍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存在的积极作用和其自身无法改变的时代局限性,全面了解历史会考的细节。分析得出其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员教学更加规范、有利于历史专业人才的选拔等积极方面,但是也存在试题题型过于单一、试题未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历史学习压力过大等局限性。最后从为当今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服务的角度出发,总结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的影响,从而得出民国时期历史会考对于当今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启示,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重视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这是本文的目的所在,也是值得当今历史教育者学习的内容。之所以选择民国时期高中历史会考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民国时期的历史会考独具特色,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教育,其在试题设置方面自成一格,对现在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启示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前人较少涉及的内容,着重探讨民国时期历史学科的会考,从而得出对现在历史考试的启示。但是由于民国时期历史会考资料遗失较多,故本文在理论性方面还存在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