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人群拥挤事故风险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场所人群拥挤事故日益增多,事故频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群聚集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的公共场所人群拥挤事故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共场所人群拥挤心理特性和行为特性,采用连续人群流动模型和前后自回归模型对公共场所人群拥挤事故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模型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减缓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风险。首先,识别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特性。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特性从人群拥挤一般心理特性分析出发,重点分析从众心理和恐慌心理;人群运动特性主要包括自组织现象等;分析人群速度和密度的关系,提出最大人群忍受密度;采用社会力模型分析人群拥挤产生的内部压力。 其次以人群拥挤心理特性和运动特性作为基础,研究人群密度对人群拥挤风险的影响。利用澳大利亚Hughes提出的连续人群流动模型,从人群密度角度探讨了人群拥挤事故发生的机理。由于不同民族个体生理尺寸的差异,人群最大忍受密度不同,以此作为判断人群拥挤事故的标准,并结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人群最大忍受密度为9人/m<2>。最后设定我国的某个人群高度密集的拥挤事故场景,利用该模型进行拥挤事故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密度非常高的拥挤事故,同时针对模型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避免拥挤事故发生。 再次通过标准的前后向白回归模型,利用功率谱密度对某个时间段测量所得的人群拥挤压力数据进行光谱分析,从而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人群拥挤压力。以英国乐队“Ride”的音乐会为实例,应用Hopkins et al(1993)测量获得的人群拥挤压力数据,采用前后自回归模型对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人群内部拥挤压力。预测人群内部拥挤压力可以帮助活动组织者及时发现人群拥挤风险,避免事故发生。 最后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主要从人群管理、场所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角度考虑,包括组织者自身管理水平,严格控制人群的密度和人流的流量,事故应急救援等。
其他文献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宜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中笔石的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
乌鲁木齐矿区赋存着30多层急斜煤层,探明储量占我国急斜煤层的1/4以上。“十五”期间通过发展放顶煤采煤方法,产量增长一倍多,百万吨死亡率降低到0.18,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高效
车辆行驶中会受到地面各种复杂力和力矩作用,悬架系统能有效缓解路面不平对车身的冲击载荷。越野汽车行驶路况恶劣复杂,悬架位移量大,非线性阻尼特性和时变性显著,而被动悬架
论文针对大安山煤矿+400m水平西一石门轴10下煤层东一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高地应力、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支护异常困难的特点进行支护方案研究。最终现场工业试验表明所提方案
本文对基于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的煤岩界面识别的多传感器优化布置及管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对采煤机截割部进行了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研究其振动特性,包括从时域角度分析的瞬态响应
文中全面介绍了综合机械化放顶煤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结合内蒙西部煤炭赋存特点首次提出了吴四圪堵煤矿应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艺,从煤层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矿山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防止瓦斯事故发生是煤炭生产企业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对瓦斯事故危险性进行评价与预测,并充分利用这些评价
科技的进步,对高效、高精度、超精密、高速化机床的需求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机床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作为机床主要部件----导轨,其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工作特性,因此,对其也提出了
本文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正交回归分析和现场矿压观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新集二矿主要可采煤层锚杆支护围岩应力及顶板离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巷道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