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风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系统科学地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切疗效,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欲通过深入观察、分析中医补肾祛风法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较,对比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上的优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为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攻克这一血液学难题服务。  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所收集的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较为科学的对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指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特点。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的ITP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服用泼尼松片,观察周期1个月,追踪观察3个月。治疗组:激素治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中药以补肾祛风法为基础随证加减。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每周进行3次血常规检测,进行1次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测。此后规律行血常规检测,每周1次。  结果:  通过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两组病例经治疗,观察血小板计数情况,发现以单药泼尼松治疗的对照组和泼尼松结合补肾祛风法为主的治疗组相较而言,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恢复良好,血小板维持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血小板相关性抗体远期下降较对照组明显,骨髓巨细胞升至正常范围例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出血倾向,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观察:治疗组病例未出现明显激素副作用,对照组中2例病例存在血糖升高,初步推测使用补肾祛风法治疗ITP患者可能会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发生,但由于样本量少,此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  通过两组患者的综合对比,发现补肾祛风法结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在升高血小板、延长血小板维持时间、抑制并减少血小板相关性抗体、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病例数方面优于单药泼尼松治疗。在出血倾向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未见严重出血复发等情况。激素副作用观察上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初步推测补肾祛风法结合泼尼松治疗可能会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出现,但仍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其他文献
新的化学教材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而编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而成。为了落实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情景设计等。下面就创设问题情景简述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对问题情景的认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语)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普遍开发人的创新智力、潜能对社会进步的意义,统一思想,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成败,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化学素质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在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做些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从而体
摘 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即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而教学改革的深化及其走向必定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而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积极的教学反思及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提高
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化疗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我院的乳腺癌术后行PICC化疗的病例样本72例,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