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津春2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运用溶氧浓度调节仪精确控制营养液溶氧浓度,进行低氧胁迫处理,添加多胺、多胺合成抑制剂、PAO抑制剂等外源物质,研究了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多胺代谢、活性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幼苗光合作用等的生理变化,探讨了多胺在黄瓜植株适应低氧胁迫过程申的生理调节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营养液的低氧胁迫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1.0mg·L-1处理仅为对照(6.0~8.0mg·L-1)根系干重和鲜重的38%,并出现根系短粗畸变,造成了低氧胁迫生长障碍;低氧处理后黄瓜幼苗根系中三种内源PAs含量都明显上升,说明PAs参与了黄瓜对胁迫的适应性代谢。外源PAs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减缓低氧伤害,外源Spd增加了根系中PAs含量,外源PAs的作用主要是通过Spd完成,而Put必须转化为Spd、Spm才能发挥积极的生理功能。60mg·L-1以上浓度的乙烯利不具有缓解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作用,而且随外源浓度的增加有加深胁迫的趋势,乙烯利增加了体內Put的积累,抑制了Spd、Spm的合成,进一步说明Put必须转化为Spd、Spm后才能发挥积极的生理作用。 2.改进了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产物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提出了黄瓜幼苗根系游离态PAO最佳氧化底物和最适pH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细胞壁结合态PAO的检测方法。对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壁结合态PAO的灵敏性、pH值范围、底物依赖性以及取样部位进行了研究。发现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壁结合态与游离态PAO活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2=0.8815),PAO活性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壁上。外源Spd和PAO抑制剂增加了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中的PAS含量,减缓了低氧伤害;PAO在低氧胁迫的3~4天开始高于对照,细胞壁结合态PAO比游离态PAO活性高8.54~13.17倍,但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2=0.8569~0.8992)。低氧处理后黄瓜幼苗根系中的H2O2含量迅速积累,PAO活性的提高导致产生H2O2,并积累,对低氧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