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良好的光谱特性和自身优点,使其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探针,而替代传统荧光染料,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量子点作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荧光生物探针,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通过调节组成和大小可以使其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并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染料的诸多不足之处,有望成为其替代物。人们已经在细胞成像,免疫分析,DNA杂交,生物传感器、共振能量转移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探索与尝试。在多数研究中都涉及了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与生物分子偶联的问题,这一步往往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因此,只有对生物分子修饰QDs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新型荧光物质。这里正是着重从这一角度入手,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为代表,研究了生物分子修饰QDs的最佳反应条件,发现QDs经BSA修饰后荧光明显增强,并对荧光增强的原因做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目前所报道的QDs偶联产物的检测手段主要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泳等,但这些方法的缺陷在于无法得到偶联产物的单纯组分,其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其它组分的干扰,很难应用于生物分析。为了克服这一不足之处,本研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这一高效、快速、可靠的分离分析手段,利用凝胶色谱柱,根据分子量大小对偶联产物进行分离,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洗脱液,保持了生物分子的活性和分子结构;用荧光和紫外检测器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分析的选择性和准确性。    由于秀丽隐杆线虫每个细胞的起源已经完全清楚,使其成为科学家研究基因组功能的强有力工具。这里就是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动物实验对象,考察量子点及其与生物分子的偶联产物对线虫的荧光标记。为线虫在体内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分子的定位与示踪,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