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后对屈光系统视觉质量和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对237例(310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三部分进行研究,术后均行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检查。第一部分:植入疏水丙烯酸酯、亲水丙烯酸酯、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后行波前像差检测,观察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术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第二部分:植入球面和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比较不同设计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术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第三部分:植入多焦人工晶体和单焦人工晶体,比较单焦和多焦人工晶体植入后的波前像差变化。上述三部分波前像差检测采用Zywave像差仪和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进行联合评价,结合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检测,客观全面的比较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觉质量,为以波前像引导与白内障手术相结合,选择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奠定基础。结果:第一部分:不同材质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总体高阶像差硅凝胶组稍低于丙烯酸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水和亲水丙烯酸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差和四阶像差硅凝胶组稍低于丙烯酸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水和亲水丙烯酸酯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3.5mm自然瞳孔状态下,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分析仪测量各组人工晶状体眼的总体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球差均方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和正常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中、高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不同设计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非球面组4thHOA-RMS和SA-RMS小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rdHOA-RMS、Coma-RMS、Trefoil-RM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瞳孔直径3.5mm时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检测的眼内球差和总体球差值非球面组均小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角为6.3°-4.0°的低频区两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视角为2.5°-1.6。、1.0°-0.7。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非球面组优于球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植入多焦和单焦人工晶状后,裸眼近视力≥0.5及1.0者,多焦点(ReStor)组占92.7%、38.2%,单焦点(对照组)占36.4%、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脱镜率MIOL组85.4%,对照组9.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在视力≥0.5的术眼中,调节幅度MIOL组为(4.87±1.09)D,SIOL组为(2.08±0.6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及视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球面像差MIOL组(-0.20±0.11)um,对照组(0.27±0.13)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阶像差MIOL组(0.26±0.15)um,对照组(0.39±0.17)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近距离视物满意度高,两组均无严重眩光症状,满意程度较高。结论:第一部分:硅凝胶组球差和四阶像差稍低于丙烯酸酯组,疏水和亲水丙烯酸酯组间比较无差异;第二部分:非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能减少术后球差,在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非球面组优于球面组,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第三部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减少了对眼镜的依赖,术后球差和四阶像差小于单焦点组,且未对对比敏感度造成影响,术后早期视觉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