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可预防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是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机。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发生在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和心脏等胰岛素受体分布密集的器官。T2DM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不能明确,但大多数研究已经证实,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在T2DM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过去的几年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在心脏相关和非相关疾病中被多次引入,其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中均有升高,与炎症、炎症性疾病活动及抗炎治疗反应也有关联。NLR水平不仅反映了非特异性炎症介质中性粒细胞和炎症保护或调节成分淋巴细胞的相对变化,而且与独立的炎症细胞计数相比,具有受各种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容易获得及价格低廉等特点。本研究目的为探究NLR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前的相关性,以便为糖尿病的诊治提供新的可能。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录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人(T2DM组),男/女(125/73),年龄(23-75)岁,另选取我院体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8人(对照组),男/女(57/31),年龄(20-72)岁;以Homa-IR值=2.69作为胰岛素抵抗分界,将T2DM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非IR组(Homa IR≤2.69),IR组(Homa IR>2.69)。所有人均采集完整病史、人体参数测量、一般实验室指标检验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胰岛素的测定,并记录外周血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单核细胞计数(M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研究结果1、T2DM组、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家族史、BMI、甘油三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抵抗指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病例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R组与非IR组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BMI、NLR、TG及LDL-C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是否存在IR作为因变量,校正之前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NLR、BMI、TG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4、以T2DM组NLR线性连续值为自变量,以是否被定义为胰岛素抵抗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统计显示:ROC曲线下与X,Y轴围成面积=0.770(95%CI:0.660-0.880,P=0.000),最佳临界值时 NLR=1.715,当 NLR=1.715 时,敏感度76.7%、特异度 44.6%。结论1、NLR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2、NLR对胰岛素抵抗有预测作用,有一定准确性,最佳预测值是NLR=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