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复杂多变的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最为关注的重点。回族作为外来民族本土化的产物,它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既具有国际性的宗教信仰,也具有本土化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历史发展变迁中不断对宗教教义进行传播,通过节日仪式中以信仰为纽带的物质仪式符号和行为仪式符号维系了整个民族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归属感、认同感,他们独树一帜的传播特性为我国民族传播问题的认识、民族矛盾的解决及“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完成对论文问题的阐述。首先对本文所应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辨析了美国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与“传播的传递观”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的仪式观”和“仪式传播”、“媒介事件”和“传播的仪式观”进行了解读和概念上的厘清;其次,通过对回族在我国历史上的出现源起与宗教教义仪式观的传播进行描述,呈现出了其在民族特性的宗教传播过程中具有的物质符号和行动符号两种传播形态;再次,通过对2015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开斋节的参与式调查,呈现出在节日传播过程中具有的传播特点: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体访谈对这些特点做了深层次透析,并总结出其在国家民族发展等问题上的借鉴意义。